党员先锋张黎明
工人日报社记者张玺
“我1969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乌海。出生时,天刚蒙蒙亮,‘黎明\’的名字是父亲给我起的。等长大参加工作了,我才愈发体会到这个名字的含义。”
“记不清多少次,我们迎着朝阳出发,走向抢修现场,走向施工工地,走向居民社区。每当我看到那轮红日喷薄而出,我便油然生出电力人一种自豪感。”
……
张黎明,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兼配电抢修一班班长。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31年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党的十九大代表,成为点亮万家的“蓝领创客”。
创新达人:从1500张手绘线路图到带电作业智能机器人
张黎明所服务的辖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是北方的第一个自贸区,这里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40多家。保障区域用电安全、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是张黎明班组的首要任务。
抢修工作常常与危险相伴,杆上、荒野、泥塘,是张黎明坚守的地方;三九、三伏,是张黎明坚守的时光。巡视、抢修、操作……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张黎明坚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工余时间巡线8万多公里,亲手绘制线路图1500余张。
张黎明的这手绝活,得益于他的工余爱好──“溜达”。他总是沿着电力线路行走,不时掏出小本记录线路沿途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回去再把一条条线路图精确地绘制出来。
在工友眼中,张黎明就是抢修“活地图”。他梳理分析了上万个故障,形成50多个案例,总结形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用录音、视频等方式向大家传授。
他更是一个“创新达人”。这些年来,他发明了“急修BOOK箱”,将抢修工具定置定位摆放;优化改进抢修工作流程,推广以“受理、行动、评价、分析”为主要内容的“AAEA”抢修管理模式,将高压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甚至更短……“创新的过程是快乐的,创新的成果会让工作充满成功感和获得感。”他说。
在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团队完成的技术革新多达200余项,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在他的带领下,滨海供公司先后孵化出“志鹏”“蒲公英”“金种子”等班组创新工作坊8个,培养出一批“蓝领创客”。
同时,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清华大学合作,为企业创新再添新色彩。2017年以来,张黎明和同事利用传感、识别、认知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成功研发导线上的“钢铁侠”——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该项目成功入围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今年年底以前,机器人将可从事配网带电作业全部工作。
“创新不怕小,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往往就是创新。创新还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才是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张黎明说。
点亮心灯:从一个人到326名队员的共产党员服务队
在徒弟眼中,张黎明是“专家导师”;在客户眼中,张黎明是“电保姆”;在困难孤老眼中,张黎明是点亮心灯的“光明使者”。
除了抢修班班长,张黎明还有一个特殊“头衔”——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服务队向社会各界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张黎明的手机号出现最多的地方,是社区敬老助残服务卡上、街道市民服务手册上、便民爱心卡上。
10年来,党员服务队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进校园、进医院开展志愿服务,与11个社区150余户老弱孤残住户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惠及居民10万余户。(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6月22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海洋生态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深圳市大鹏湾盐田港举行。为修复大鹏湾海洋生态,此次活动共向大鹏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