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市场深圳华强北 , 正面临着从 “ 大卖场 ” 向 “ 创新中心 ” 的转型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7-01 08:12 大字

“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华强北,街长不到一公里,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在华强北商城里密密麻麻的“一米柜台”之间,总有络绎不绝的电子产品、元器件采购者,许多今日已是行业巨头的大公司,上世纪90年代,就是起步于这里的小柜台、小门脸。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当年华强北创业者打造的商品或服务,比如微信。

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华强北几经转型,从生产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域,后来发展成为电子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昔日影响力可达全国的华强北“大卖场”,正在面临着从“大卖场”到“创新中心”的转型。

“山寨” 标签正在褪色

华强北有通天地通讯市场、通天地(长城)市场、新天地通讯电子市场、曼哈数码广场等多个电子市场。

每天下午两点后,华强北大街小巷就出现小拖车车轮在水泥地面上滚动的辘轳辘轳声。这些小拖车有的捆绑有几个黄色纸箱,有的装载着一个个黑色鼓鼓的塑料袋,都向华强北电子市场方向驶去。拉小拖车的这群人,正是华强北电子市场“一米柜台”的经营者。

“在赛格广场里经营着‘一米柜台\’的人,虽常穿拖鞋,吃盒饭,但月收入可不低。”赛格广场一背包客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华强片区分为华强北片区和华强南片区。北片区主要经营电子元器件、数码产品、安防产品、手机等通讯产品及其配件等。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拥有各大卖场56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日均人流量约20万人。而南片区则以大型二手电子市场为主,各个市场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在经济上形成每日统一市场价格,货源由零化整批发,最终形成亚洲最大的二手电子配件集散地。目前华强南共有二手电子市场19家,从业人员约有9500人,每日在市场流通的二手手机3~4万部。

华强北有一群背包客,他们每天穿梭于二手市场拿货。刀哥就是华强北背包客的一员。

2014年,刀哥初到深圳华强北就做起了买卖原装手机的生意。“早上七点多起床测试机器,中午给淘宝商家发一批货,下午两点多去市场找机器。晚上回家继续测试机器,十一点再发一批货。”刀哥用“连轴转”形容他一日工作。“山寨是永远上不了台面的,终将退出市场。”据他回忆,智能手机刚兴起时,是华强北的“山寨时期”。“山寨手机很便宜,很多人抢着要。”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逐步提高,而正品手机的价格也不断下降。同时,市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购买有质量保证的牌子手机,加上政府的“打假行动”,山寨手机渐渐失去市场,华强北的“山寨”标签也逐渐褪色。

“华强北二手手机生意没有之前那么火爆了。”华强北另一背包客景亮说。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在电子科技方面,华强北一直具有敏锐的嗅觉。”赛格广场一矿机店主如是说。在数字货币热门时期,华强北赛格广场成为最大的数字货币矿机集散地。

不再只卖电子产品

“香甜水果十元一斤,任意挑选任意搭配……”名为“鲜水果”的店铺重复播放着这句话以吸引顾客。

走在华强北步行街上,有相伴而行的逛街情侣,有三五成群的游玩好友,也有独自行走的购物者。曼哈顿数码广场一楼,手机维修中心店铺与VIVO手机店铺中间是曼哈顿美食广场。曼哈顿数码广场对面则是茂业天地,有影院、咖啡厅、购物区等。在华强北,电子商铺已和生活店铺相融,构成一个以电子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商圈。

“华强北是我和朋友聚会首选之地。”从小在深圳长大的丽莎认为,华强北不像过去般杂乱,已成为一个购物休闲之处。

华强北街道办副主任刘仁根告诉记者,华强北商圈南起深南大道,北至红荔路,东抵上步路,西接华富路,汇集了电子、电器、通讯、金融、餐饮、服装、百货、休闲娱乐等十几个行业,是一个多元业态共荣的商圈。

刘仁根认为,华强北商业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华强北是生产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企业纷纷落户此处进行“三来一补”加工。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属于商业时期,华强北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第三阶段则是2012年至2016年的四年围挡时期,因修建地铁被封闭。如今是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打造国际电子商业名街时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强北在商业市场就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华润万家、茂业百货等商城纷纷落户于此。如今,一出华强北地铁站,便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上班族下班后三五成群涌向九方购物中心、紫荆城购物广场、港澳城等大型购物广场。

在华强北做餐饮生意十年的詹先生亲眼见证华强北的华丽变身。“升级改造后,华强北不像过去那么单一,只卖电子产品。如今是多样化发展,购物、餐饮应有尽有。”

产业链丰富助力创客发展

华强北赛格科技园二栋4楼,有一间只能容纳三四张桌子的小办公室被原封不动保存着,那是腾讯“梦”开始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电子产业公司从华强北走出去。腾讯仍保留了当初创业的办公室,将其作为新入职员工的教育基地之一。”刘仁根介绍。在当年的创业者看来,华强北是“梦开始的地方”。

深圳是创业之都,而华强北恰是深圳电子科技创业的摇篮。目前,华强北规模较大的创客空间有近20个,已从简单的电子卖场变成创客项目的大孵化器。

深圳市赛格众创空间在华强北有两个总部孵化器和9个加速器分支,有超过260家创业项目。深圳市赛格众创空间公共关系主管李楠介绍,除了提供全开放式自由工位、2~15人间独立办公室之外,为帮助创业团队研发落地,赛格众创空间还设有微观实验室,24小时开放研发、可小批量生产。

“在服务方面,赛格众创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公司注册、商标专利申请、法务咨询、投资融资接洽、申请政府补贴等。”李楠说,空间还打造与优秀创业者共同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赛课堂创业培训课程,并与华为、腾讯等多家企业共同举办各种创客活动、创业大赛。

2015年5月,台湾创业团队小绿草科技带着小绿草自拍机器人这一产品来到深圳,入驻赛格众创空间。该团队本想在深圳建厂,将机器人产业化。

“华强北复制能力强,靠生产产品优势不大。”李楠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一因素,众创空间建议该创业团队专注其核心的“自拍机器人芯片设计”技术,与合作商家进行技术对接,而非自我生产产品。

如今,“自拍机器人芯片设计”已经实现支持的产业有自拍机器人、自拍杆机器人、音响升级自拍、会议视频机器人等,客户群体范围大大增广。

出生于1996年的薛鹏程是赛格众创空间的一名年轻创客,是许多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视觉算法工程师。他认为,选择华强北创业有独特优势。“华强北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可以快速买到任何项目需要的产品元件、硬件等,无须担心原料供应。”

华强北正从过去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交易服务中心向智能硬件创新服务中心转型。作为第二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深圳市福田区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利用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影响力,积极打造华强北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以及创新创业大街。

华强北历史

1979年 深圳华强公司创立,深圳市将公司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华强路”。彼时,华强路只是工业区内的一条“厂区马路”。华强集团现已拥有100多家投资企业,旗下有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985年 原电子工业部在深圳设办事处,整合分散的小电子企业。

1986年 深圳市政府、广东省和电子工业部以省市所属的电子企业和部属电子企业为基础,吸收其它部门所属的电子企业参加,组建深圳电子集团公司,两年后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现赛格集团拥有员工8000余人,二、三级企业共44家。

1988年 赛格集团在赛格工业大楼一楼,设立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即今日的赛格电子市场。市场设立之初时仅有商户43户。

2000年 赛格广场投入使用,广场裙楼一至八层是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汇聚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品牌电子元器件。华强北迎来“大卖场”的鼎盛时代。

2007年 由华强北各大电子市场电子元器件、手机、数码、IT等56类产品组成的华强北“电子市场价格指数”正式发布,成为工信部数据源之一。

2008年 华强北被中国电子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子第一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产品种类最齐全、年交易额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成为全国电子行业的风向标。

2009年 华强北设立街道办事处,改变之前“一街多治”,多头管理的弊端。辖区2.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设有企业3700多家。

2013年 因地铁施工,华强北封街改造。同时期,因电子商务冲击,加之外贸形势不明朗,华强北开始面临转型压力,市场上“关停并转”屡见不鲜。

2017年 地铁施工完成,华强北重新开街,并开始向创新创业中心转型。

(舒年 整理)

新闻推荐

陈毅安:“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陈毅安像。陈毅安,1905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金龙镇神塘湾。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加入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