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带领团队在几内亚开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忘保护生态 “一带一路”上的奔跑者
□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黄平义
巧了,赴几内亚采访,正好与张振同行。5月25日凌晨3时,经过近24个小时飞行到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时,记者疲困交加,而这样的长途跋涉,张振每年都要有好几个往返。
1987年出生的张振,现为中国魏桥创业集团非洲项目负责人。2014年12月,正值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大地,作为集团首批进驻几内亚的团队带头人,张振踏上飞往西非的航班。抵达几内亚后,张振带领员工在一片原始森林中完成了矿山勘测、生产、基地建设、实验室、医疗室等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工作。
进驻矿山基地后,张振和同事们在几内亚一待就是8个多月,手机网络信号基本断绝,忙起来,一个月都没有机会和家人联系。2016年一、二期工程先后出矿,连妻子生孩子张振都没能回家。
汗水终有收获。2015年7月,首批铝土矿在纽内兹河港口举行了装船仪式,中国魏桥集团成为第一个成功把矿石运回中国的企业。
到达博凯矿区,几内亚员工一见张振回来,热情围上来,连连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的老板。员工卡姆通过翻译说,张总对我们太好了,还照顾我们的家人。
“你看我们的营地多漂亮,路多宽广,三年前这里还是原始森林,毒蛇出没,没房没路没水没电,现在啥都有了!”张振的自豪溢于言表。
如今,项目的成功运营,给几内亚创造了稳定的税收来源,带动了该国GDP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5年几内亚的GDP增长率为3%,2016年、2017年已达到6.8%,2017年财政收入达到80多亿美元。
魏桥集团给当地的贡献,获得几内亚政府和孔戴总统的高度赞扬。几内亚总理易卜拉希马·卡索里·福法纳接受记者采访时盛赞魏桥集团,并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几内亚带来又一次发展机遇,几方将积极参与这一倡议。”
矿山开发后,生态怎么保护?当地政府没有要求,公司主动进行生态修复。张振带领记者来到2017年已开采完毕的041矿区。放眼望去,每隔三米就种植着一株腰果树,平均树高已达50厘米,总计复垦面积达85万平方米。除了041矿区之外,在122矿区118公顷的土地上,整齐生长着腰果树、橘子树和马占相思树。
新闻推荐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也因此,上海留下了众多光辉耀眼的红色历史足迹,如中共“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