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外婆”变“姥姥”上海课改改出争议网友打趣:来首《姥姥的澎湖湾》

桂林晚报 2018-06-23 12:25 大字

近日,网友爆料称,在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打碗碗花》、《马鸣加的新书包》,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引起网友热议。上海教育出版社21日回应:此处修改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外婆”和“姥姥”含义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听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为哪般。有网友晒出7年前的教科书,证明当时《打碗碗花》中也在使用“外婆”称谓。

更有媒体贴出网友找到的截图,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复过相关问题,其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有媒体查阅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外婆”一词上确实标注“方言”,而语义为外祖母的“姥姥”一词无此标注。

相关消息曝出后,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了强烈不赞同,认为这两个词语只是南北不同叫法———

“以后《外婆桥》岂不是要变成《姥姥桥》,《外婆的澎湖湾》岂不成了《姥姥的澎湖湾》?”

“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这一标准,不知道会有多少名家名作都应该更梁换柱,修改得面目全非。”

“方言的文化魅力,在使用方言演出的地方戏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越剧、粤剧、沪剧、秦腔、黄梅戏等地方剧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使用的方言。如果脱离本地方言,改由普通话来演出,即使可以传达出同样的语义,原有的艺术魅力也会大打折扣。”

而有专家认为,《打碗碗花》是一篇散文,文学的本质就是承载、表达、构建人类的情感世界,情感离不开个人经验,离不开个人所使用与附着的独特语言。语文教科书收录名家名作,除了让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规范表达之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简单粗暴地篡改作家的用词遣句,破坏原著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既是对作家的不尊重,也与培育学生文学素养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这一标准去衡量,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名作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综合央视、央广网

新闻推荐

西江大桥维修平稳推进 有望7月底通车

本报讯(记者蒙思帆)市区西江大桥进行封闭维修以来,市民对何时通车十分关注。记者就此前往走访。6月21日,记者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