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共享护士”火了,您选择下单吗?

新安晚报 2018-06-21 11:44 大字

专家称上门诊疗有风险;国家卫健委回应:将结合各地经验引导规范

在手机APP上下个订单,即可呼叫专业护士到家中提供打针、换药、照护等服务?你没看错,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大潮,“共享护士”正逐渐走进普通居民家庭。不过,这看似两全其美的护理方式,因服务、收费都尚未形成规范,让用户和从业人员都有些不放心。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此作出回应:将结合各地探索开展“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务,根据情况对上门护士进行协调或处罚,让患者满意。

政策真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谁担责APP涌现热门护士抢约数达397次

近日,家住深圳南山区前海花园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80多岁,长期卧床的母亲需要定期更换尿管,每次扶老人下楼,再到医院挂号、排队、导尿,总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今年2月,她通过某“共享护士”APP帮自己的母亲预约了导尿服务,不久后,便有护士来到家里服务。“更换尿管护理的套餐是每次189元,比医院贵,但方便很多。”张女士说。

“共享护士”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端相关的护理APP下单,便可享受到专业护士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记者在手机运用搜索发现,诸如“医护到家”“护士上门”“金牌护士”等十余款主打护士上门服务的手机APP映入眼帘。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等十余项上门服务,以及打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

张女士告诉记者,在手机上一键预约护士上门服务,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护理质量,也减轻了子女的护理压力。

6月18日,记者下载了其中一款APP,填写基本信息,选择“输液服务”后,发现深圳有20多位护士可供选择。护士来源除了三甲医院外,也有部分来自基层医院门诊等。其中,最热门护士的抢约数已达397次,这意味着“共享护士”正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

在某上门护理APP注册的护士许丽(化名)告诉记者,在她服务的医院,病人换尿管要先去门诊挂号等医生开单,拿单缴完费后再去诊疗室排队等待更换,每个环节排队下来就需要一两个小时,“实际上更换尿管,一二十分钟就可以搞定。”

她做过一个统计,在上门服务的订单中,十个就有九个是子女给老人预约的,“老人要上门的大多是换尿管、换胃管这些,子女一般不在身边不方便照顾。”

记者调查服务收费均尚未形成规范

如今,巨大的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整合,“共享护士”正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共享护士”APP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不少市民对其安全性的质疑。护士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病人的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面对不少市民的疑惑,记者展开了调查。

对比多款“共享护士”APP,记者发现不同平台收取的费用千差万别。以打针为例,各个“共享护士”APP中,上门“打针”次的价格从80元到139元不等。记者联系到其中一家APP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收取的费用主要参照北京市场定价,没有单独按照深圳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

“上门服务主要针对慢性病人,加上护士上门也需要费用。”该工作人员表示,其平台签约的护士绝大多数都是医院的在职护士,都需要经过审核,而且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该平台还为患者和上门护士免费购买相关保险。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护士”各个平台的服务内容、审核机制方面均没有统一标准。在某款“共享护士”APP上,用户只需要在下单时填写患者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病情说明等信息,就可以预约护士上门。而有的“共享护士”APP,用户则需要上传此前的就医证明如处方、药品等,经过APP的系统以及人工评估后,才能完成下单。

记者梳理发现,“共享护士”APP是否属于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尚没有认定。“共享护士”APP对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认定、责任归属及处理规定也较为模糊。某平台工作人员对于责任归属问题表示,药品是病人自己提供的,护士只进行护理服务,一般不会产生纠纷。如因上门护理服务出现纠纷,平台将免费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协调服

去年,许丽发现身边的许多同事也注册APP加入了护士上门服务,“在平台上上传护士证、执业证、身份证,3~5天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接单了。”在她看来,病人足不出户可以享受到专业护理,护士上门进行打针、换药,也可以将技能变现,这份“兼职”几乎算得上是“双赢”。

但广州华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悒萍对此持谨慎态度。她认为,目前“共享护士”上门提供服务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对护士本身和其执业的机构而言都有风险,“万一出现医疗纠纷,谁能够承担责任呢?”

深圳市护士协会会长吴惠平也认为,上门诊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市民在享受服务时应进行全方位评估,比如护士是否具有资质、平台上护士的相关信息是否准确等。若是护士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病人如果出现突发症状而家中若没有抢救设备,很可能耽误抢救。

事实上,“共享护士”在执业医疗机构之外提供医疗服务,仍被认为与现行的护士执业制度相抵触。根据2008年实施的《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2017年3月上海市卫计委曾明确表示,护士跟网约平台签约的问题涉嫌违规。

“各个省市都有各自的做法,一些平台受到一些地域性跟政策性的条件限制。”注册地位于上海的E护通调整了业务范围,从护士上门转为医院内护工服务。负责平台运营的罗小姐告诉记者,目前相关的国家政策尚不明朗,“政策层面如果放开的话,业务推进将比较容易。”

去年初,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医护到家可以促进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时间的融合资源”,而北京、广东、天津等地相继出台护士区域注册的规定,护士在本行政区域内任何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注册后,即可同时在本行政区域内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这被认为扫清了“共享护士”的关键障碍。

但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台能不能算医疗卫生机构,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

许丽说她咨询了多个平台,得到的回答都很含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平台会尽量协商。但是,我的责任肯定跑不掉。”

卫健委回应将结合各地经验引导规范

“共享护士”平台如何规避医疗风险?出现医疗事故和意外责任归属哪一方?吴惠平认为,应该明确“共享护士”监管部门。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共享护士”行业的特点和服务要求,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管理政策。在护士资质认证、医疗纠纷责任划分、医疗风险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以此保护病人和护士的安全。在医疗风险方面,也可为病人和护士购买保险,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针对“共享护士”这一新生事物,国家卫健委20日表示,目前部分有条件的省市探索开展“共享护士”上门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难的问题,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护理服务进入家庭进行了探索。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深化医改的大局中,卫健委2017年确定在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加强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建设。

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和持续深化医改工作,逐步修订完善护士执业管理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结合各地探索开展“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规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综合《深圳晚报》《羊城晚报》等报道

新闻推荐

血糖忽高忽低赶紧查查胰腺肿瘤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生活中,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其实排除了饮食和药物的原因,血糖忽高忽低有时却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