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儿童阅读市场时现争议读物 《恐怖童谣》现杀人抛尸细节藏在书里的大灰狼

济南日报 2018-06-19 11:52 大字

日本漫画《死亡笔记》因包含死亡、报复等因素被有关部门封杀。

□杨蓝

“杀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人吓死”“尸体不见了,你听过这首歌谣吗?”……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的童先生在今年刚上小学的孩子的读物中发现了这些内容,书里面有很多杀人、抛尸的细节,自己看了都瘆得慌,然而孩子对此却表现得很是茫然,这让童先生很担忧。

不适宜未成年人的读物

应明确标注

据了解,校园周边出现恐怖、惊悚类书籍的情况并不鲜见,湖南某大学学生堵某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随机走访了一所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和书店,发现童先生所说的《恐怖童谣》在小学旁边图书城的书架上就有,此外还有《末日乐园》《狩魂者》《悬念故事》等恐怖、惊悚类书籍。

事实上,类似《恐怖童谣》这样的读物引发争议,呼吁加强儿童读物监管的事件并不是个例。早在10年前,英国漫画书《找死的兔子》引进国内,一只每天在寻死,想出各种自杀方法的兔子迅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宠儿。然而,在家长眼中,这就是一本“自杀手册”,腰封上的《小白兔自杀手册》更是让家长触目惊心。

尽管当年家长们的呼声很高,但是《找死的兔子》并没有彻底被封杀。然而,在它出现的前一年,日本心理悬疑漫画《死亡笔记》因包含了死亡、报复等诸多黑色感情因素被有关部门封杀。

尽管出版管理条例有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但是,市面上的恐怖、惊悚小说,虽非“少儿读物”,也会吸引未成年粉丝。

如何避免恐怖、惊悚的故事走进未成年人的世界?江苏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史纯表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基于此,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合法出版物被出售给他们,相关书店的经营者有更大的法律责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也认为,当中小学周边的书店向中小学生出售恐怖、惊悚图书时,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然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让书店销售人员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哪一本书不适合,显然不现实。陈一天指出,实际上只需要明确要求对含有不适宜未成年人内容的出版物进行明确标注,明确禁止销售有该标注的出版物给未成年人即可。

图书如何准确分级

尚待探索

近年来,一旦图书、电影在内容上出现争议,分级制度就会被频繁提及。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图书分级制度不仅仅停留在呼吁阶段。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多家出版机构合作的“分级书库”也正式上线。

2017年3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同年7月,第七届江苏书展上发布的《中国分级阅读苏州宣言》,再次将图书分级制度推向舆论高点。

实施图书分级制度的难点在哪?秦涛指出,不同于每年只有几百部的影视作品的审查,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是几十万册,难以单独依靠政府进行审核、监管。“实践中主管部门主要依靠事后监管,出版社对于作品是否出版有较大的裁量权。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科学、清晰的出版物分类、分级标准及鉴定方式,从而对出版社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为文化创作和读者提供明确指引,给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秦涛建议。

新闻推荐

未命名71

6月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的龙舟赛上,两条龙舟在水面上竞逐。当日是端午节,各地举行多彩民俗活动迎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