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山海经》古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玉林晚报 2018-06-17 07:19 大字

《山海经》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

关于这部书,我们知道的还很少。比如,它究竟是谁写的?成书于何时?书中所记的地方究竟在哪里?那些古怪的生物是不是真的存在?它里面哪些是“神话”,哪些是“现实”?我们都还不能完全搞清楚。但它的确是那个,或者那些不知名的作者,为我们留下的一份惊人的财富。他,或他们,就好像乘着疾速的飙风,从大地的中央出发,席卷过无边旷野,飞驰过粼粼波光,上抵九天,下触深渊,为我们构建出一个奇思妙想的世界,织就出一套纷繁复杂的生态。

都说未来会是想象力的时代,那让我们循着古老的思维之脉,继续吧。

借无限的想象绘制奇幻的图景

早期人们传说,大禹和他的臣子伯益,是《山海经》的作者,记录的是他们治水的见闻。但后来人们发现,一些书里记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时代之后。现代的学者一般认为,它是周、秦、汉时期逐渐由多人先后写成,最后由汉人刘向父子校定。《山海经》这个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不过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足征信。《汉书》的作者班固,将之归于“数术略”。“数术”是我国古籍分类的一个类型,主要包括卜筮、占候、观星、阴阳、五行之类的著作。可见班固对其“史料”价值,也是存疑的。但和他同时期的汉明帝,在王景治水时,曾赐给《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显见将之视为实用的地理资料。从此以后,历代书目大多将它归在“史地”类。

《山海经》中,有大量看似“超自然”的内容,呈现出客观知识和主观想象混合的杂糅局面,所以在“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语境中,深入研究它的人不多。到了近代,随着国人知识结构、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大大拓展,以及甲骨文等新资料的不断出现,被视为中国神话第一经典的《山海经》地位跃升,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中,粉丝数都大大增加。王国维、谭其骧、小川琢治等中外学者都对它的价值,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当然,对于《山海经》“科学性”的评价,争鸣还远未结束。但“科学性”毕竟只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面,并非评判一部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比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北欧的奥丁、托尔,都是神话,但不妨碍人们对它们长久地着迷。你看看一部《雷神》从世界各地赚走了多少电影票房?对于一般人来说,《山海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在于它借助“神话”这种媒介,为我们绘就的一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幻图景。这个图景,不仅可以令孩子们迷恋,也能吸引大人们。

鲁迅先生的保姆阿长,曾送给他一部《山海经》。当中那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足的鸟,长翅膀的人”深深打动了他。我们如果读他成年后写的那些小说,比如《铸剑》《理水》《眉间尺》,那种笼罩着一层雾般的神秘感,那种以古典神话元素为基底的创作框架,是不是可以看到《山海经》的影子?

《山海经》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可以让他们在摒弃世俗的繁务之后,在其中找到一片供自己神游的天地。是翔于五山,游于四海,还是深入大荒,看你的境遇、心情和经验。

用大地的神思呼唤山海的精魄

说到“童话”,要素要有很多,但无论怎样,激发想象、激发读者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其最富启蒙性的价值。

广东乡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山海经》:“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使中国神话幻想在滋生和笔录的早期,就黏附着泥土和方域。可以说,中国留存下来的丰富芜杂的早期神话资料,是一种大地的神思,较之西方经过相当高度整理、因而规模更为宏大的创世神话和战争神话,具有更为原始的性质和洪荒的气息,弥足为神话学者和人类学者所珍视。”他还说:“《山海经》显示了民间想象的自由感、神秘感和神奇感,显示初民想超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猜测山海天象、自然万物新鲜粗野而又异想天开的灵魂。”

《山海经》当中的神话和“超自然”元素,对后代的世俗文化影响非常大。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它的绘画作品,张僧繇这样的巨笔大家,都画过十卷本的图像,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也叫它《山海图》。今天也有许多艺术家,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相关创作。

许多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受到《山海经》的影响,当中最著名的应该要算《镜花缘》。这部小说,前半部分讲的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从《山海经》里择取相关元素作为底本,衍生创作的。

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治水的大禹,补天的女娲。他们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拥有无穷能力、坚毅品格的巨人、英雄,历来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推崇,振奋着民族的精神,挥发着雄健的人性。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写“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咏叹。

以独特的框架包容无穷的韵致

如果我们想创作一部能够立得住、站得久的作品,“世界观”是非花大力气去设计不可的。国内外都有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比如《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西游记》里的神魔世界,《星球大战》里的宇航世界,都是基于叙述的需要,建立起的能“自主运行”的小世界。它们基于现实而设计,又具有超越现实的时空架构。没有它,书的各部分就是散的,少了整体感、系统性,也容易让人觉得没逻辑。

《山海经》中,《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主要记载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神话资料。当中还记载了许多奇怪的国家,比如三首国、长臂国、一臂国、长股国、一目国、奇肱国、羽民国等。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梁白先生就指出,中国古代关于大人国(即巨人国)和小人国的神话传说很多,最早就是在《山海经》中出现。

要把这么多庞杂的内容糅合起来,《山海经》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世界观”。不然这样一部堪称“流水账”,惜墨如金,不过31000字左右的书,不会有那么迷人的魅力。它的“世界观”,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似乎可以说是一种“全景视角”。它是把各种传说神话、民间风俗、珍禽异兽安排在“地理方位”之中,用山川走向、海陆位置,来统合千奇百怪的神异幻想。它就像在我们面前铺开的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沙盘,这座山上立着一个长着牛角的神,那个山上盘着一条比山还大的蛇,这条河里忽然跳出一条一头十身的鱼,那片森林里飞出一只翅膀长在脖子下的鸟……这个世界,在观者的眼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运行。观者可以与之保持一种距离,静静地观察;也可以索性跳进去,迈开大步向前走。你拿一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来仔细看看,一定能从中品出《山海经》的这种“平淡如水,滋味无穷”的韵致。

(来源:《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一枝一叶“粽”关情,情浓粽飘香

朗诵诗词、表演歌舞、包粽子、赛龙舟……粽叶香飘四海,百舟竞渡风流,浓浓的文化氛围“包裹”着每一颗中国心。又到一年端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