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配置方能化解“幼升小”焦虑
高考刚刚结束,另一场实际上并不比高考轻松多少的入学大战即将开始——进小学。在北京市,自从施行“租售并举”的入学措施后,京籍无房家庭子女可以以租房地点作为入学依据。 在此之前,由于各区大多是以房屋产权证明作为入学依据,无房家庭子女入学并不容易。
但是,据媒体报道,已经有家长开始在北京各教育大区持币寻找可租房源占位了,是否承租下来不重要,关键是占住学位。中介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能不能顺利入学还要另说,买不起天价学区房,自有天价学租房等着你。
事实上,小学学到的学科知识,对于日后高考的影响非常小,加之随着教育均衡化推进,以及学区式、集团式的合作办学,在同一城市内,小学软硬件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为学区房而清囊,要知道,投入一套学区房的成本,不论或买或租,都非同小可,甚至比留学都要昂贵许多。
这是因为,即便小学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化,但这样的教育资源均衡化,并未传导至高中阶段。以北京市为例,全市23所市重点中学中,有18所集中于东城、西城和海淀三区,人口385万的朝阳区只有一所,10个远郊区只有四所。不同区之间分配到的高中指标数量和比例也是不同的,一些城市功能拓展新区教育资源不足。以2017年中考为例,同样考485分,在朝阳区,除国际学校、艺术班和职高完全高中班以外,并无高中可以录取,但在西城区则可以进入优质高中就读。
由于小升初往往是在同一区内派位,甚至小学初中一贯制就读,中考名额也分配到区,不同区优质高中数量和质量不同,高考成绩同样差距悬殊。这就意味着,一旦未能进入教育强区的小学就读,其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会随着升学而不断稀释,日后入读重点高校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家长们为了学区房一掷千金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不止北京一地存在。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大,在城市新区,小学的配建相对容易,开发商自己就能完成。这是因为小学对于师资、场地的要求并不高,但高中则不然,特别是优质高中,绝非几年时间就能形成。换言之,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在城市内部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家长们的择校热,传导至了本该均衡化的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入学阶段。当学籍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户籍,捆绑上太多无法剥离的利益时,出现这样的情形就见怪不怪了。
“电脑派位”“多校划片”,这样的幼升小、小升初改革,其实只是“小手术”,并不能解决和水平不一这一出口问题。如果不能在教育供给侧发力,优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分配,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抓阄再公平,资源再均衡,家长们也会让孩子的阄,被丢到优质高中更多的盅里。
新闻推荐
关于志愿填报,我想各位学生和家长们并不是没有努力,更多的是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俗话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选”!相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