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医疗控费别变比拼“最低价”

皖江晚报 2018-06-07 11:24 大字

作为2018年医改关键词,“医疗控费”力度不断加强。据悉,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已于4月底总结评估完毕并进入整改阶段,按病种付费正在全国范围内扩围,药品耗材购销“两票制”方案密集落地。向药品耗材大规模“开刀”也成为发力点,不少地方提出“历史采购最低价”甚至“全国最低价”。(6月6日经济参考报)

取消药品加成、按病种付费、药品耗材购销“两票制”……当前,医疗控费方面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效果也逐渐显现。仅取消存在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让医保基金节省很多开支,也让患者少掏不少药费。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这些控费举措无不具有开创意义,针对的是医疗系统多年形成的积弊。

然而,改革初期可以“吃肉”,以后就会“啃硬骨头”。以按病种付费为例,医保付费制度是世界性难题,没有哪一种付费制度全是优点,按病种付费的确可以减少按项目付费导致的过度诊疗,但也存在导致诊疗不足和诊疗质量下降等风险,只有对此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并做好临床路径设计和医疗质量评估等配套举措,将来出现新问题时才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在诸多医疗控费政策的影响之下,药品耗材出现“历史采购最低价”和“全国最低价”也许是事实,但最好别比拼“最低价”。需要谨防“最低价”形成一种相互比拼的政绩观。此外,过去我们已经吃过药品“降价死”的苦头,它警示我们,药品耗材的价格并非越低越好,保持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企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最符合市场规律,才具有可持续性。同样道理,医疗费用的确应该尽量加以控制,但医疗费用并非越低越好,合适的费用支出最为科学,也最有生命力,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偏离医疗控费的正确轨道。□罗志华

新闻推荐

风云二号: 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 卫星“进化之路”知多难?

新华社上海6月5日电5日21时07分,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