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清代科举专用墨盒

黄山晨刊 2018-06-06 11:30 大字

□ 周小丽

一年一度高考在即,莘莘学子无不奋笔疾书,为梦想挑灯夜读。史书记载,科举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形式。公元605年,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开始,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被正式废除。笔者有幸收藏了一个清末科举考试的专用笔墨一体墨盒,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科考情怀。

这个黄铜材质的墨盒制作于清代晚期,长20厘米,由长长的执柄和墨盒两个部分相连而成。执柄是空心的,顶端是一个直径约4厘米,厚3厘米的墨盒。靠近墨盒的一段有活动的盖片可以打开,考生中途休息时,可以临时插入毛笔,不至于让毛笔滚落而污染试卷。墨盒的顶部,一只狮首傲然盘踞,怒目圆瞪,毛发呲然,雄壮威武,象征着官场得势,雄霸一方。墨盒的前端则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寄寓着破茧成蝶,一举高中。顶盖用小巧的插销相连,拨开之后就是一个小小的容器,可以盛放墨汁,便于蘸墨书写。 

说起这个墨盒的由来,倒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小区一楼有位大爷原是乡间货郎,也不知何时换回了这个墨盒。因为不知道有何用处,便一直丢在屋外的墙角。一次小区开展大清扫活动,这个墨盒差点被当作废品给处理,我见它造型别致,便用两包好烟换了回来。回家细细擦拭打磨了一番,墨盒恢复了原来的真面目。

在自来水钢笔被发明前,毛笔一直是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对毛笔的称呼均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楚国(今湖北)叫“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到了清代,那些巡按官员和科举考试的举子们为了能在考场写出好文章和很方便随时随地在外批阅文件,由时任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洪承畴在顺治四年(1647)闰二月,在父丧回乡守制时发明此种墨盒的。若论从西方蘸水钢笔的时间和笔墨一体的墨盒方便程度相比,中国这种方便书写的笔墨一体工具要早于西方二百多年。但就书写的工具毛笔和西方的欧洲人千余年使用的翎管笔(也称羽毛笔)相比,则要早于西方一千多年。所以中国这种方便书写的笔墨一体工具也就是西方的蘸水钢笔的前身,它一直伴随着大清的荣辱兴衰。直到民国时期西方的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自来水钢笔大量进入中国后,笔墨一体的墨盒才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闻推荐

半月谈:低龄化边缘化 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