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他山之石培育适合特色生长的土壤——寻访杭州特色小镇
近年来,一些没有“镇长”的小镇,在西子湖畔一个接一个地“长出来”。它们有的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的时尚现代、设施一流,五湖四海的年轻人纷纷来这里创业。浙江最早开始探索特色小镇建设,如今其经验正被各地学习借鉴。而杭州作为特色小镇的发源地,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小镇创建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2016年7月,一则由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在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点燃了各地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情,但也出现了地产化等倾向。
近日,记者深入杭州实地“踩点”,看看这里的特色小镇究竟是怎么建的,“特色”又体现在哪儿。
特色小镇“长”什么样?既不同于传统概念中的行政区划,更不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相反,特色小镇更像是去行政化的“高颜值”社区。
从古色古香到楼宇林立,从满目苍翠到秩序井然……杭州的特色小镇,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历史古镇,也有现代产业园区;有的改自古粮仓,也有厂房规整的新建筑,无论哪个小镇,都是风格鲜明、环境怡人。漫步在风格多样的特色小镇,体会到的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激情,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舒畅,漂亮又有“内涵”,中看还很中用。
西湖云栖小镇,四面环山,一泓碧水从镇中蜿蜒而过。“云生态”是小镇的主导产业,高端要素集聚、行业人才遍布。这个原是转塘科技园以“政府主导、名企引领”的创新模式,携手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每天都有全国的访客前来学习取经。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的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背倚八卦田和南宋建筑群,是千年皇城脚下的城中村、西湖边上的原住地。这片南宋皇城根下的产业园,目前已集聚1600余家金融机构,管理资产8750亿元。
享誉海内外的梦想小镇,以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的历史底蕴和“出世与入世间自由徜徉”的生态系统为载体,为“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的“创客”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创新创业天堂。现在梦想小镇业已注册的企业有3486家,“毕业”企业达888家,1.3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正在这里挥洒智慧和汗水,努力圆心中那个梦。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地区的龙坞茶镇,原是“西湖龙井”的重要产地。现如今,按照特色小镇建设了7大功能区块,形成了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俗体验、文创产业与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身健身产业于一体的茶文化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底,入驻企业1288家,规上总产值3.6亿元。
一座特色小镇,就是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在萧山信息港小镇,记者见到了萧山信息港小镇运营公司工作人员高湛。她告诉记者,2014年开园到现在4年多时间里,信息港小镇招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完成注册企业1702家,引进“千人计划”人才9名,聚集近万名创业创新者。
为打造杭州、浙江乃至华东地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的集聚中心,2013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杭州湾信息港。2014年1月,信息港小镇依托杭州湾信息港开园建设。很难想象,如今这座位于钱塘江南岸、层楼叠榭的高端智慧产业园,曾是一片破旧的村落和连片的农用地,不仅跟信息产业毫不搭边,甚至连一路公交车都没有。
高湛告诉记者,为招引初创型企业,小镇在配套方面下了大功夫。小镇精心打造城市广场、主题公园、学校、医院,用完善和成熟的商业配套集聚人气。此外,小镇还在原有的健身房、银行、快递、酒店等基础上,增开了各类特色餐饮,添加了图文广告、健康管理会所、新华书店等特色配套。
两年时间,在信息港小镇建成的前三期项目中,已引进860多家企业。微医集团、口袋购物、网盛生意宝、数联中国、龙运国际、普特教育、户帮户、猪八戒网、大龙网等一大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入驻,引领“互联网+传统经济”迅速崛起。
小镇不仅在引领互联网经济腾飞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更重要的是为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建设模式。即政府负责园区的投资建设,并设立国资公司进行管理,通过搭建良好政策环境,吸引企业、人才、资金入园;企业利用市场化薪酬吸引优秀人才,组建专业的招商、管理团队,发挥企业的团队、资源和效率优势,推动小镇快速步入上行轨道。政企分工的模式,有效叠加双方优势资源,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们以杭州湾信息港为主要载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形成‘互联网+’的发展特色,打造成信息领域的标杆性小镇。”高湛如是说。
浙江是我国陆域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加之经济发达,土地指标可谓“寸土寸金”,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更是如此。“特色小镇”眼下正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热点,土地指标的“蛋糕”摆在眼前,总有人巴望着咬上一口,然而并不是谁想咬都能咬的。杭州创建特色小镇,有一套严密完整的评估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扎紧口子”。
“小镇严格限制商业房地产项目,目前建设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给企业引进的人才居住的。”
特色小镇不靠房地产,靠什么?杭州的定位是,重在培育适合特色生长的土壤。
杭州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选择本市“1+6”产业集群中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产业的某个环节为发展重点,从而避免了同质竞争,实现了错位发展,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产业优势;同时,围绕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建好公共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强化财税保障等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成长为行业“单打冠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也就是说特色小镇,必须因产业而特,因产业而兴,有效避免了特色小镇“空壳化”和“千镇一面”。
为何偏偏杭州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枝独秀?
杭州所在的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格局,注定了当地难以形成规模宏大的整体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形成了大量“块状经济”的产业布局,为特色小镇的萌芽提供了广阔土壤。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杭州借助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先发优势,在全国率先领跑,通过运用“互联网+”“时尚+”“文创+”等方式,补齐传统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生命健康等领域,汇聚了专业人才,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技术优势和智力支撑。此外,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以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为例,需要在3年内投入30至50亿元,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难以保证绩效又会带来额外的财政压力,当地发达的民营资本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又该处于什么位置?
杭州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摒弃了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更多地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实现“四个转变”:政府投资为主到社会投资为主、政府自身运营到市场化运营、依靠土地收益到依靠产业为主的综合收益、政府独自管理到社会联合治理。
“在特色小镇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应该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杭州市发改委工作人员王艳侠表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初期,政府一定要“把好关”,比如“宽进严定”,坚持“严格条件、择优选择”;不定指标,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杜绝“穿新鞋走老路”;也拒绝面上平衡,不分领域,主要是看小镇的软硬实力,只要能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就有希望……建设中后期,应该聚焦市场化运作的一系列举措,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特色小镇在给杭州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
特色小镇谋划前要弄清楚“小城镇”的构造,再谈如何培育“特色”;规划时,要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和建设规模,防止一哄而上盲目造镇;建设时,要从顶层设计上坚决摒弃房地产开发。
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要是为了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因此要坚持有核无边的理念,算好依靠产业为主的综合收益而非依靠土地收益“这本账”。
目前杭州已规划建设各类特色小镇50余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24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近30个。仅2017年上半年,杭州特色小镇就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00多亿元,以萧山信息港小镇为例,2017年小镇税收突破8亿元,实现了4年税收增长超470倍的奇迹。
记者 徐洋
新闻推荐
但凡降水天气过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富家窝铺村弥漫着酸臭味,村民说这是畜禽粪便等垃圾散发出来的气味。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