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考勤” 闻道
考勤,是单位加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随着高科技的日益发展进步,传统的签名、刷门卡、刷指纹等企业监管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手机定位跟踪所取代,由此引发的争议也是随之而来。前不久,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外贸公司销售经理蒋桐被公司“定位考勤”通报批评并罚款200元就引发热议。据报道,蒋桐带着手机出去办业务,中午休息时间,移动考勤APP上通过手机定位得知她曾出现在一个与办业务无关的地方。
其实,有关“定位考勤” 的消息之前就多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如,山西某企业员工在厕所刷了10分钟微博后被系统定位发现,自动扣罚了20元;大连某银行员工在上海培训期间的周末去了迪士尼公园,扣没了全部出差补助;就连湖南农业大学某专业研究生的课堂上,也有任课老师用微信“定位考勤”……毋庸置疑,手机定位考勤对于一些流动工作岗位会起到比较有效的监督作用,可以避免员工在工作时间办私事、迟到、早退等现象。较好的运用移动考勤APP,也让许多企业对员工的考勤管理更加细致,奖惩有据,维护其经济利益,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给员工“上发条”。而将科技进步应用到员工管理方面,也是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的体现。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但另一方面,设立规距也不应是无限制的。一位律师认为,如果单位在工作时间内使用APP定位,这没有侵犯员工的权益;如果是非工作时间,就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有权拒绝。也就是说,在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者就是普通公民,享有自主活动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干涉劳动者的私人活动,更不得窥视其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手机“定位考勤”,不能滥用。众所周知,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这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所不可剥夺的权利。显然,在工作时间之外,如下班、午休、假期等时间,用人单位无权介入员工的个人生活,不应打扰员工生活,更无权对员工进行定位。如果监控过多,形如“天网”,会使员工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会让员工感到焦虑不安,造成“时时刻刻被监控”的压抑氛围,甚至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好像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太不自在了。”被处罚的蒋桐愤愤不平地认为,直言手机定位考勤等于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APP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运用的好可能有利于公司的绩效提升,而使用的不好,反而会伤害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因为APP能管住人,但是管不住心。现代社会,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早已不是“包身工”式关系,员工更不是用人单位的奴隶,只有充分尊重员工权益和正当诉求的用人单位,才会获得员工和市场的认同。
进一步来讲,人们的行踪位置也属于民法总则和刑法的保护范畴,定位一般属于公安机关所享有的侦查权力,需要经过特定程序方能使用,用人单位不能像对待可疑人员那样时时刻刻地监控员工。律师指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单位通过手机APP定位考勤员工,如果违背了必要的原则,获取了很多不必要的权限以搜集用户个人信息,那肯定是违背了法律规定,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这是必须被禁止的。
总之,无视员工权益的定位考勤是行之不远的。因此,专家建议,无论是对软件开发者还是用人单位来讲,都应更科学、更人性化地设计、利用定位考勤。如充分征求员工意见,允许员工在休息时间一键关闭定位功能,这样方能实现奖优罚劣,激发活力,更好地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与利益。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一九四三年九月间,北岳区的反“扫荡”战紧张起来。日军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术,企图把八路军一网打尽,彻底摧毁平(北平)、太(原)、保(定)、石(家庄)之间这块根据地。当时,我是冀中六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