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建议(一)研读考纲,捕捉方向

池州日报 2018-04-26 07:31 大字

1、强调学科的基础性

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逐渐由“远离教材”转向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单纯考查材料理解的试题大大减少,题干材料或问题表述基本上都有课本的“影子”。

2、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要坚决摒弃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结论的学习方法。对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评价、意义、影响等),不要刻意去记,能够理解就够了。因为很多结论课本没有史实支撑,且观点陈旧;而且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课本的现成结论。

3、突出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命题将进一步围绕国学经典、诸子百家、传统文学、民风民俗、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医学、中国建筑等内容进行考查,突出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核心价值观。

(二)强化阶段特征,重视高频考点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赋予历史的深刻烙印,它提示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民族运动)、对外关系(国际关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共性内容,是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的集中反映。

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

中国近现代

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19世纪60年代)

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世界近现代

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14—16世纪)

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工业文明的转型震荡与调整(20世纪初~1945年)

整体世界的扩展和信息时代(1945年至今)

高频考点:

必修一:皇帝制、郡县制、行省制、科举制、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代议制、政治多极化。

必修二: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及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次科技革命、苏俄(联)的现代化道路、罗斯福新政、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与全球化。

必修三: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国古代科技、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近现代科技等。

(三)演练真题,提高技巧

1、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2、选择题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时间、时代、数值);(2)穿衣戴帽要重视(书名号,小括号,双引号等);(3)省略转折之后是重点(不然就直接省略掉了);(4)有全集不选子集(选项涵盖范围的大小);(5)看见什么选什么(现象类);(6)看见什么不选什么(本质类);(7)材料观点不可违(主流观点与个体观点);(8)一份材料一份话(不要自做多情无限联想);(9)阶级实质要当心(阶级分析法);(10)图表数据要细分(数值、增长率、整体走势);(11)历史叙述具有多样性(立场、背景、个人因素);(12)主观、客观要分清(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13)答案具有中庸性与渐进性(谨慎对待绝对性);(14)多重视角是答案(两个或两个以上切入点);(15)不知所措放最后(据答案分布规律挤出答案)。

3、非选择题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言缺乏历史味:缺乏专业术语;罔顾时代特征;表述含糊其辞:对事物性质刻画太过朦胧;对事物性质不作界定;对观点不置可否。

(2)政治绑架历史:用高亢激昂、充满火药味的政治语言取代平实的历史语言。

(3)文学盖过历史,语言散发脂粉气息:用语华丽,文字悠闲,表达功效低,历史表达功能全失。

新闻推荐

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出炉 32个先进集体,99名个人将分别被授予“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郑莉彭文卓)5年一次的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新榜单出炉。记者从2018年“五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全国工会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