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孔子学堂”专用教室,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积极营造国学学习氛围——“孔子学堂”让传统文化再展新姿
□本报记者 孔令海
4月10日下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从周村一中的课堂上传来,中国孔子基金会《儒风大家》首席专家吕晓炜正在为一中的师生们讲解着“仁、义、礼、智、信” 等儒家文化,精彩的演讲让在场的师生赞不绝口,回味良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来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和注解,对儒家文化了解不深刻,听了老师的讲解,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儒文化的仁爱、正义和自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节课,为我打开了儒文化的大门。”初三学生王鑫炜看着课堂上记下的笔记,满怀憧憬地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于2014年初推出的公益品牌项目。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学堂宗旨。积极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实现以文化人。
传统文化的智慧光照校园,圣人先哲的思想润泽师生。“孔子学堂”是学习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既传承历史、又面向未来,更能引领学生们回归读书,爱好写字,注重家风家教,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我们发挥现有学生国学研究室优势,设立‘孔子学堂\’专用教室,完善设施。学校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5万元的经费对‘孔子学堂\’项目所需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充分保障学堂的正常使用。”周村一中校长路厚林兴奋地说道,“学校经过多年的国学教育实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已有深刻感悟,积极发掘利用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家长组成一个志愿者团队,促进了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和家校共育关系。”
参天大树有其根,环山之水有其源。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领悟其精髓,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寻根溯源,做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家长了解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通过家长学校,逐步让传统文化教育从校园走进了家庭,让家长们首先接受,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中来,为孩子营造良好氛围。”区教体局副局长路兰英说道。
如今,各所学校都积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橱窗、广播、校园文化廊等广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浓厚气氛。积极开展“国学达人”、“国学小名士”等荣誉活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比赛,定期召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潮流。同时,各学校还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向校内外开展特色服务培训及展示交流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播向全社会,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培育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孔子学堂\’为契机,加快推进传统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的教育品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薛福河如是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部署全国政务公开年度重点工作。《要点》提出,要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