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学生比拼“编程奥赛”:北大摘得金牌 排名亚洲第一
来自51个国家的比赛团队参加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图
4月19日,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全球总决赛在北京大学举行。经历5小时角逐,11道题目的较量,共计4支参赛队荣获金牌,4支队伍荣获银牌,5支队伍获铜牌。其中,北京大学代表队斩获全球总决赛金牌,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国内其他高校方面,清华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均获得银牌。而俄罗斯高校包揽了大赛前两名。其中,莫斯科大学作为全场唯一破解9题的队伍,获得世界总冠军;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获得第二名。
北大最后30秒绝杀
当日上午9点51分,这场堪称“大学生编程领域的奥林匹克”于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正式开始。比赛期间,各队用一台标准配置的计算机,向总决赛提供的11道题目发起冲刺。参赛队可以自由选择解题顺序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多次提交,答案正确即获得分数,答错将罚时。因此,答对题目越多、用时越少,排名越高。
北京大学信息科技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胡新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赛场上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30秒,北京大学代表队提交G题答案,一记绝杀,成功解决8题。
另外,在离比赛结束还有1小时时,根据比赛规则,得分榜封榜,只显示提交结果,并不显示正确与否,最终结果在闭幕式上揭晓。
结果的层层揭晓让胡新宇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说,北大先是被挤到了第6名,系统评测北大试题显示通过,排位瞬间上升至第一,并在全部结果评测结束后取得第三名。
“我很自豪,这是我们第二次拿到金牌了,感觉离总冠军已经不远了。”胡新宇表示。
北京大学研究生陆诗婷也难抑心中的激动,她说:“有幸参与到如此高端的赛事的志愿活动中,见到了很多算法界的大神,十分佩服。”
胡新宇告诉澎湃新闻,北京大学代表队的参赛队员之一洪华敦是他的同学。看到他们从9月开学就开始每天在机房训练,胡新宇直言,他们非常优秀,为比赛付出了很多。
赛前准备足 过年前一周才回家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曾发表《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过的ACM》,记录北大代表队为比赛所做的准备和汗水。其中提到,北大理科一号楼1318机房是历届北大ACM-ICPC选手日常训练的地方,开学以来,选手们在每天下午两点半到七点半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该机房训练,甚至在寒假期间,包括洪华敦在内的三名选手在学校一直呆到过年前一个星期才回家。
清华大学代表队赛前曾和北京大学队员们一同训练过。前者的参赛队员之一告诉澎湃新闻,北大代表队每天可能会花7-8小时训练,自己队伍的训练强度和时间总体来说比不上他们。
他表示赛前本以为拿不到奖牌,结果拿到了银牌,对此次比赛结果“还算挺高兴的”。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是继2005年上海、2010年哈尔滨之后,中国第三次承办ACM-ICPC全球总决赛。本届大赛共有49935名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11个国家和地区、共3098所高校的选手报名参赛。其中,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团队从各大洲区域赛(regional)脱颖而出,晋级全球总决赛(world final)。
“大学生编程领域的奥林匹克”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简称ACM-ICPC),由国际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简称ACM)于1970年发起组织,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国际赛事。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由各大洲区域预赛 (Regional) 和全球总决赛 (World Final) 两个主要阶段组成,每个赛季持续时间约9个月,来自全球6大洲、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所高校的近五万名大学生参与该项赛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编程领域的奥林匹克”。
ACM-ICPC不仅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有影响的一项赛事,还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最负盛名的程序设计竞赛。竞赛提倡创新和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在构建全新的软件程序时尽情发挥创意,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在强压力下的工作能力,是世界各地计算机程序设计者大显身手的舞台,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展现教育成果的最佳窗口。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太原4月18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山西省农机局获悉,山西今年将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农机购置敞开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机购买者,购买补贴种类品目范围内的农机具,在规定的补贴机具数量或金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