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快语锐言】世界如此之新 一切尚未命名

甘肃日报 2018-04-20 04:03 大字

吴晓波

数据里的40年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我用一组数据,跟大家回顾一下中国人这些年干了些什么事。

经济总量: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8%,今天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5%左右。

人均GDP:40年前,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排倒数第七位。201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836美元,我们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了。

摩天大楼:40年前,中国最高的大楼没有超过200米的,今天,全世界最高的10幢大楼中有8幢是我们中国的。

世界500强:40年前,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也没有世界500强。2017年世界500强中115家来自中国,其中25家是民营企业。

汽车: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是10万辆,今天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世界如何评论中国

今天,所有人、所有家庭,这个国家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大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知名学者都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费正清在上世纪40年代写了《美国与中国》,书中说,中国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一场现代化运动,就是西方不断冲击中国,中国不断作出反应。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冲击—反应模式”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即将开展的现代化道路的一种共识。上世纪90年代,费正清去世前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简史》,他说,对不起,他错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具有她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

罗纳德·科斯在他去世前的最后4年写了一本书——《变革中国》。他有三个结论:

第一句话,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第二句话,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十几年内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第三句话,虽然中国很成功,她的发展还会得到延续,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办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来解释。

布热津斯基曾经讲过一句话: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理解了,但是对不起,理解错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经济40年发展走到今天,它的独特性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中国经济改革的四个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写了《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我在书里讲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四个动力。

一、制度创新。这40年的变革,是无数宏观制度、产业制度不断被创新,不断被重新设计的结果。所以制度的变革,一定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联产承包责

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哪一项改革不是基层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断进行自我突破的结果?中国的制度创新,先天带有突破原有规则的特点。

二、容忍非均衡。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每个人的心都变得很躁动。有的人开始听邓丽君的歌,有的人要考大学,有的人到南方开始倒卖盒带,如果用一句很经典的话说,这叫什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是开始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

在过去40年,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优秀的人,跟出身、智商、所在区域资源丰富不丰富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敢不敢冒险。与此同时,国家也打破了平均主义,提出了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

三、巨国效应。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尤其是人多。40年来我们的发展跟巨国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1978年,中国不到1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天将近60%。1990年,中国还没有所谓的中产阶层,今天有2.3亿人了。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交替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两个马老师的智商比身在硅谷、伦敦、巴黎、东京等同时代的人更高吗?好像不是的。原因是我们有太多的互联网人口,一款网络游戏在别的国家有100万人玩,在中国可能同时在线8000万人。所以,人口基数、人口红利,给很多中国企业造就了巨大的优势。

四、技术破壁。发展中国家要进步,依靠的是两种能力。一种是制度变革,一种叫技术变革。中国的金融产业变革、通讯产业变革,是制度变革带来的吗?不是的。牌照仍牢牢抓在有关部门手里,但因为有技术革新,很多牌照变得不重要了。

中国40年的发展,是一轮接一轮浪潮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大转移的结果。欧美国家的工厂转移到亚洲地区,中国刚好打开国门,迎接全球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开始出现饱和了,这时出现了互联网经济。中国赶上产业革命的末班车,同时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

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又出现了中产崛起和供需错配。同时,瞭望未来,我们看到了很多技术革命,看到了新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基因革命等,而这些革命又跟中国的资本和内需增长,发生着重大的应和。

简直是如有天助,我们真的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好的商业时代。10年前我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的40年。

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中我写了这句话: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可能今天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摘自《新华日报》2018年1月5日)

新闻推荐

凯润集团:园林管护正当时

本报讯(通讯员陈杰)随着天气转暖,绿化苗木返青,景色愈加迷人。为确保城区绿化景观效果,凯润集团按照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标准》,“抢”时间、“忙”管护,提升开发区“颜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