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官场文风改革关乎党风政风改善□周庆智

济南日报 2018-04-17 12:05 大字

官场文风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官场文风正,则党风高扬,社会风气亦竞相景从;官场文风邪,则党风不振,社会风气亦群起效尤。所以,改革官场文风,就是改革党风与政风,改革社会风气。

找出官威官气根源铲除官场文风痼疾

当前,官场文风的载体是由会议和文件贯穿在一起形成的。这种文风所表达的符号意义,是一种权威仪式,即通过不断地、重复地展示这类符号,内嵌于其中的权威(官威)或权力支配关系便得到了强化。

第一,“官本位”文化。在旧时代,官员通过垄断官场话语体系——文言文的表达和叙事方式,拥有“话语特权”,拥有一套自身运行的言语规则。这种话语特权和言语规则排斥大众政治参与,使政治成为少数人的事情,只适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精英圈子。第二,官僚主义。官场不良文风盛行亦是把功能与形式混同一理的官僚主义惯常方式之一。经常观察到的情景是,一些党政官员奔走于各个会场,一个会议刚结束,马上奔向另一个会议地点。领导赶着作报告,秘书忙于写材料,行政活动“忙而不乱”。第三,文牍主义。文牍主义是指以原本作为管理手段的文牍案卷掩饰、遮蔽工作目的本身,惟烦琐、因循的程式化、形式化文书、表格为上,不务实际、不求实效的管理作风。第四,“文山会海”现象。一些干部沉溺于繁文缛节、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和起草领导可能出现在任何场合的讲话稿以及无以名目的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文山会海”,乃是官场文风败坏的根源之一。

文风改革以营造民主风气为先

官场文风良否,兹事体大。历史上有“以吏为师”的认知,官吏行状及其文风一直被上升到治国安邦的政治高度上。近代以来,经过政治民主化的洗礼,官吏一变而为公仆,公仆为人民服务,师范意义更为广大,且关乎政权的合法性以及政府的公信力。

凡官僚制,必有“成文规则的运营”,意指高度依赖条例和规定来管理组织的等级制权力。这会导致命令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的文风特性风行于官场当中。官场文风直接关系到党风与政风、社会风气的走向。鉴于此,端正官场文风,必须将其置于民主、法治和社会监督的制度约束之下。

第一,行政民主。乃指行政权威的合法性建立在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够广泛代表不同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其一是民众知情权。如果官员拥有垄断信息的特权,便可以在他与民众之间筑起一道高墙:一方面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官员具有暗中行事的特权。民众有知情权,可使密不透风的官场得以洞开,自然起到阻遏官僚主义文风的功效。其二是民众参与权。参与是一种民主、理性的官民互动方式,可使官场之命令主义和教条主义失灵,庶几民主可成为净化官场文风的一种公共生活方式。其三是官员问责制。假话、空话、套话文风之所以流行,问责机制效果不彰是原因之一;官员浸染官威和官气而不自知,这是后果之一。概言之,官场文风败坏的根源之一是行政民主贯彻不力,所以,民众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实质性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乃是治愈官员擅权致使文风败坏的民主良方。

第二,法治约束。整饬官场文风,靠言传身教或运动式治理方式,可以端正于一时,但长远来看还是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再者,指望官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就能营造求真务实的文风,是迷信人治思维和人治方式的一厢情愿。因之,端正官场文风,当从法治入手。

第三,社会监督。不良官场文风以空话、套话、假话为特征,畏惧见诸公意,因为,它没有实际内容、充满官威和官气的文风,与政府的公共性质及其肩负的公共责任格格不入,与社会大众的生活甚少关联。所以,某些官员对民意有一种本能的防范意识:妄指群众意见“不怀好意”,压制不同言论。如此,一方面以空话、套话、假话来编织政绩之网,欺上瞒下,换取一己之私或小圈子利益;另一方面对群众意见,以公权进行防控。(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新闻推荐

身份证“网证”多地同时试点:无需实体证件可买车票、办入住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张刘涛图4月17日起,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发的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在浙江杭州、衢州,福建福州多个场景同时试点。澎湃新闻(www.thepape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