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感悟杨汉军的公事“公”办 流 水

淮南日报 2018-04-10 11:33 大字

“公事就去办公室谈”,这是武汉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一直奉行的原则。

公事在哪办,看似小事,实则不小。在办公室办,就为公;在家办,则为私。一公一私之间,折射着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纪律意识、为政本色。

杨汉军深谙此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到武汉工作后,与家人约定好,自家人进门用钥匙开,要是门铃响了,就窝在家里不开门。

可能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时间有限,为图方便,偶尔在家里处理下公事,无伤大雅。其实,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温水煮青蛙”的教训,小节失守,大节必定难保,千里之堤往往毁于蚁穴。

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在南京市长在任的4年期间,常年在酒店豪华套房办公;福建“首虎”徐钢,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的下午在地下酒窖里“上班”。不到办公室办公,却跑到酒店、酒窖办公,其原因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方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致于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成为“阶下囚”。

公事姓公,理应在办公室办理。这既是纪律要求,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操守。如果身为领导干部,在家里接待干部、办理公事,就难免为私情干扰,公事的公信力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公事变私事、滋生腐败。即便是清清白白,“出淤泥而不染”,也难以说清楚、道明白。

其实,公事“公”办,说起来容易,坚持做下去难。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强化“公”的意识。“心底无私天地宽”。要不忘初心使命,自觉划清公事与私事的界限,不为私情所扰,不为私利所惑,一心为公,始终做到公正、公平、公道。

还要把住小节,管住第一次。“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要时刻检修自己的行为,坚持每日三省吾身,堵住思想“漏洞”,筑牢廉洁“防火墙”,不给投机钻营者进家门的机会。同时,严防在车里办公等变异行为,始终做到防微杜渐。

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带头公事“公”办,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形成自觉,必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事业也必将更加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五推进一加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华社消息在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