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生命的高度》讴歌“钟扬事迹” 以艺术致敬“种子精神”

澎湃新闻 2018-04-10 09:58 大字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援藏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钟扬曾说过:“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时隔数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复旦大学联手打造报告剧《生命的高度》,以延续发扬钟扬的“种子精神”。该剧于4月8日晚在复旦大学相辉堂进行首次汇报演出,来自全市各区、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700余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剧本节奏紧凑,追忆“种子猎人”一生

钟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植物学,在援藏的16年间,他与团队在藏地行走50万余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西藏高级植物物种的1/5,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的空白。

在紧张的创作剧本过程中,编剧将钟扬一生60万字的材料凝固在了报告剧60分钟的短暂时间里。演出当晚,演员们以钟扬亲友、同事、学生的面貌出现,回忆这位把一生献给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杰出教育工作者,将来自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两校师生、至亲家人以及社会各界的深情追忆紧密串联,向观众娓娓道来。

复旦大学的学生记得,2015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和常年高原工作的侵害,钟扬突发脑溢血住进ICU。生死一线间,他连话都说不清楚,可第一时间让学生帮忙打电话,请同事帮忙代课;西藏大学的学生记得,毕业典礼上向钟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用藏语念了学生的名字,并骄傲地告诉全场“这是我的藏族学生,第一个藏族的植物学女博士”……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巩持平在观看后表示,报告剧在舞台表现方式上没有直接展现钟老师的形象,却能以语言艺术的力量传递出钟老师生前的诸多细节,“观众们无法看清演员们的一颦一蹙,但字字句句的朗诵都能调动观众的追思和遐想,非常震撼。”

“种子精神”鼓舞幕后剧组,打破报告剧传统形象

今年过年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初次接到编排《生命的高度》的任务,从剧本撰写到组建剧组;从排练到演出,剧组的工作节奏高度紧张,不少剧组成员在出差途中也抓紧研读资料。对于报告剧筹备,复旦大学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提供各类文字资料逾60万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张惠庆介绍说,为了抓紧时间排演好剧,工作人员加班加点,“3月剧组组建完成,但整个过年期间编剧导演都在做案头工作。”

朗诵报告剧时常给人一种僵化空洞的形象,但由于基于真人真事,以及真实情感,报告剧《生命的高度》却打破了观众对这一表演形式的感觉。

演出当晚,不少观众被朗诵内容深深打动,数度流泪。

本剧艺术总监田水表示,排练途中是一次心灵净化的过程,钟扬的精神不断鼓舞着剧组演员,他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完成了这一次朗诵报告剧表演形式上的突破。

“钟扬53岁车祸去世,但他却完成了许多人百年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进藏16年,让西藏大学变成双一流大学并培养了一批生物学博士;他愿望是在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个自己的博士生,就像人类播撒种子一样。我们很多演员在看了钟扬的讲课视频,以及一些实际材料后都深受感动。”

本剧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周小倩表示,《生命的高度》在原有真实素材的基础上,重新结构和组织报告诵读者的语言、语境和语序,在增强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力图还原一个勤奋、鲜活、风趣、执着、质朴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形象。“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他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希望给观众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钟扬。”

据悉,今年7月1日,报告剧《生命的高度》将作为党的生日献礼演出,在上海艺海剧院再度上演。

新闻推荐

美国为何害怕别国发展?

■新华社记者傅双琪王亚光张伊伊逐步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让人体会到,超级大国美国正陷入焦虑和危机感中。长期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们普遍认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感到担忧,充分暴露了其在政治、经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