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在困境中寻找阳光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探索内涵式发展侧记

西南商报 2018-04-10 02:48 大字

[摘要]——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探索内涵式发展侧记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之一,同时也是一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乡村中学,它既不邻县城,也不靠乡镇,办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可谓是困难重重。但该校面对困难不气馁,不断探索进取,致力于把92年老校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优质教育有效结合,积极摸索并实践“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思路,构建“内涵式”办学模式,以生为本,文化立校,精心打造“领导齐心、教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的“五心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高。

困难重重

严重阻碍学校前进的步伐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也趋于现代化、信息化,甚至比部分城市学校条件更优越,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但是农村与城市的教学效果差距依然很大。拔山中学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课程资源分化严重。课程资源主要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含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内除了常见的教材、教辅资料等外,还包括学生、教师的不同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模式、教学策略等等。校外资源则包括网络信息、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乡土资源、家庭社会环境资源等。

农村硬件设施的变化更大程度上只改变了老师的教学,为老师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却没有多大改变,不能得到城市学生那样便利的条件,老师也无法让农村学生有条件去开展活动。农村高中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封闭式管理,再加上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电子类的信息资源常常接触不到,他们没有城市大部分走读学生回家利用资源的便利。因此,在农村教师课程资源丰富的同时,学生的课程资源却依旧得不到满足,大大限制了教师的课程资源的辐射服务性,更多的只能局限于自己,分享给学生更多的是经验传授,过程与方法、能力等学习要素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城市中学在这方面相比过往有了很大提升。在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的课程资源支撑设施短缺,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需求。因此课程资源在农村中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之间的分化问题依然严重,不平衡、不协调的城乡差异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农村学生知识功利性更强。对于农村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读书改变命运”的体会更加深刻,也成了许多农村家庭永恒不变的家训名言,在他们心里更加渴望通过知识改变人生轨迹。因此,虽然教化作用不可忽视,但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功利作用。农村学校为了立足,常常更多的在乎升学率,行政干预常有之,考核时常常以平均分、重点率论英雄。因此,探究在功利化背景下师生的良性教育互动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知识定位不明确是一线教学常有的问题,但在农村中学教师中更加明显,更多的教师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科定位,而学科定位又涉及到具体学科要为学生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科的定位不准确,常常会误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是专业知识,而不是专业能力或者能力素养。简言之,重视技能,忽视人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方法、路径,陶冶学生的精神和情操,那就不能为学生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口。因此,探究学科地位以及教师对学科的定位状况非常有必要。

“内涵式发展”理念

让学校找准前进方向

中学,应该是人一生开始真正扬起理想之帆的起点,学生的精神底蕴、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知识基础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学生选择一所中学,就等于选择了一种教育,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可能。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读书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最大可能。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好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校长的领跑、机制的激励保障、广大师生积极奋进的效应。其中,农村中学校长作为学校的引跑者至关重要,他是学校的灵魂,如何改进学校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建立良好健康的教育体系,都得益于校长的胆识和魄力。引跑者,任重道远!

其次,教师队伍的重塑和升级必不可少,这里有客观存在的历史因素,但引跑者要结合本地的特点,找到有效途径改善师资队伍水平,极大可能地激发教师的潜力和积极性,构建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式。

“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就是着眼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这是重庆市忠县拔中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迎难而上,大胆突破,探索出的适合农村中学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强化以校园文化为本,以组建优秀高素质的教研型教师队伍为基点,创新教学有效行政管理机制为保障,打造特色素质教育课堂,培养既有能力又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健全教学效果反馈及改善途径,追求卓越的办学水平。

“内涵式发展”办学

让学校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奋进

“内涵式发展”办学模式是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创新与坚守;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上的大胆突破。

教师队伍的深塑——巩固教学支撑。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有内涵、有使命感的教师队伍。埋头苦干式的教书育人,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教师要勇于突破自我,继续深造,用自己的内涵和智慧来教育和感化现在的学生。

引领性教学交接。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近几年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何更有效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缩短青年教师探索期,拔中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师徒结对”有效组合。这种结对,不是简单的以老带新,而是让有经验的、有远见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中坚力量,一对一负责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些骨干力量不仅是学科带头人,还具备政策高执行力、关系亲和力、学术凝聚力等素质。并且定期举行谈论交流学习会、全校公开优质课、名师课堂等活动。

名师再塑提升。作为一名教育者,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是永不停步的。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学科带头人,要定期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专业素养。选拔各学科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并带动本学科成员按照教育新思路和新要求改善教学工作,提升学科专业能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通过专项培训学习工程,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点,针对各自学科特点,创造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和提高课堂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打造特色课堂。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秉持“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教学年限、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上大胆突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建不同年级的特色班。为了少数天资过人的学生,倾力打造跨年级、跨学科的“理想班”,挖掘学生的天赋,促进学生的高质发展,为学校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路。

构建研教双优型团队。教师不仅会教书,还得会研究教学内容。教研从工作中来,再到工作中去,学校鼓励教师作教学研究,并形成机制,让教研成果有效服务于一线教学。在教研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新思路、提升教育者素养。这样才能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探索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引领学生培养独立的能力意识、认知结构。

保障教师权益。如何有效保障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质量,是管理机制突破的难点,也是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涉及教师最大利益的就是教师的职业发展,如评职。拔中在这方面,果断突破传统激励方式,向教学业绩和教学质量上倾斜,保障一线教师教学成果的可见性。同时,还采取其它途径奖励突出贡献的教师。对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教师,学校本着以师生为本的原则给予支持和帮扶。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很多农村中学,评价一位教师工作,常常以分数定高低,这打击了很多教师的积极性,同时限制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能力意识欠缺。这种存在很大弊端的评价方式,其根源就在于农村中学过于看重教学业绩。拔中在教师的各项评比中,除了教学业绩的考量,更看重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以促使教师不仅关注分数,还要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效长久性。

多元化课堂齐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一些农村中学,素质教育仅停留于表面样式,实质内容未变。拔中人积极寻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新课改的要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倡多元化课堂的构建,如构建研究型课堂、体验型课堂、公益事业课堂等。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将来。

学术引领教学。根据学界研究前沿的重点、热点问题,指导中学一线教学的核心内容,深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创新素养的锻造。拔山中学数学学科开创性地建设成为本地区农村唯一一个重庆市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基地,这是农村中学内涵式发展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让中学课堂能够精准聚焦高校教研前沿,改革中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引领农村教学新航向。

风正好扬帆。

锐意进取的拔中人正意气风发走向美好的明天。杨寿江

新闻推荐

为现代农业画出“微笑曲线”

“小康感谢习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横批:航天圆梦!”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好圣村,郑有群家门上的这副对联表达出质朴的心声。这位老渔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吃上了“航天饭”。好圣村距离中国文昌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