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共享单车超一成不合格背后的行业生态

济南时报 2018-04-09 14:09 大字

4月8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共享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抽查的结果已经出炉,这是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开展对共享自行车产品的质量专项抽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24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2.5%。高于近两年普通自行车的国抽不合格率。这次国抽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有两个:反射器和脚蹬间隙。对此,相关共享单车企业回应称,已经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回收并报废了不合格车辆。(4月8日澎湃新闻)

尽管共享单车属于新事物,然而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代步型自行车。那么,对“自行车”这类完全标准化、高度成熟化的工业产品来说,一成多的不合格率无疑是很高了。要知道,质监部门的此次抽检,并没有涉及共享单车所特有的GPS定位模块、无线移动通信模块、机电锁车装置等,仅仅只是检查了一辆自行车所应标配的“传统零部件”。即便如此,共享单车仍然被检出了种种问题。

依照自行车生产产业既有的品控水准,应当不至于形成如此之高的不合格率才是。但是,联想到共享单车业已呈现出某些的“特殊性”,这一结果或许又不难理解了。我们都知道,共享单车企业本身并不生产自行车,通常都是找自行车生产企业代工。共享单车扩张所产生的“约定短期交付”天量订单,给接单产家造成了巨大压力。现实情况是,不少自行车生产企业不仅生产线全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零部件短缺的情况。在此前提下,产品质量下降并不奇怪。

事实上,前几年自行车行业并不景气,受制于销量下降、订单萎缩,许多产家都主动减少了产能。共享单车的狂飙突进、疯狂下单,恰好遇上了自行车制造行业的收缩周期,两者的合作自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配”“不同步”。由此所导致的后果,最终必然呈现在产品上。

共享单车的订单,对于传统自行车生产企业来说,既是盛宴也是苦果。在靠走量赚取微博利润的游戏规则下,产家并没有严把质量关的动力和耐心。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饱和,随着较高要求的“共享单车专门标准”出台,这一局面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然玉)

新闻推荐

博鳌亚洲论坛聚焦世界经济美国经济确实有问题特朗普“药方”没开对 亚洲开放型经济体需规避贸易保护陷阱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举行。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中)在发言。(新华社发)在8日下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