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苦难,未来是希望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作者:熊培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内容简介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熊培云的身份有很多,南开大学副教授、青年学者、作家、理想国网站创始人……但所有这些都没法改变他是一个从江西九江农村走出来的农村子弟的事实。这里不是要强调“出身论”,更不是说他是一个“凤凰男”,而是因为农村出身,决定了他作为青年学者思考问题、作为作家著书立说,甚至是作为大学老师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时,都不会完全彻底地脱离农村视角。
事实上,在熊培云目前所出版的著作中,至少有两本直接和农村、农业以及农民有关。一本就是今天要重点谈到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一本是《追故乡的人》。《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作者故乡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小堡村为立足点,从各个侧面梳理了中国乡村一百年来经历的多次不成功转型,考察了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沦陷与希望。其中穿插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
一个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的人,要写农村,自然离不开对小时候农村生活的回忆。同时,作为一个曾经留学法国多年的青年学者,在写自己的故乡——中国农村的时候,也必定会写到法国人的农村。作者的这种中法对比,同样会引导读者把中国的农村和法国的农村进行对比,并且从中发现我们的不足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但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对比的不仅仅是中国农村和法国农村,更多的是中国农村的过去与中国农村的现在。为了写作这些文章,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考证工作,包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把握,包括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状况的回顾等。其中还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文革”以及前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农村状况。
正由于作者不辞辛苦的考证,所以这本书也就有了史料的价值。从中,读者可以看到很多过去不了解的事实、不认识的历史人物。观察中国农村,就必须了解中国农村的过去,只有弄明白了过去,你才会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农村是这个样子,为什么现在的农民是这样的想法。
回顾过去不是目的,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在,并且展望未来。对于农村的现在,作者显然是不满意的,衰败、凋零,年轻人背井离乡,农村只剩下了“386199部队”(代指妇女孩子和老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至于熊培云最为担心的农村土地大量抛荒、以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其实大可不必担忧。随着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土地必然会被集中起来,然后由农业集团、农业公司进行规模化、机械化耕种。彼时,农村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得到保障,而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农业工人,或者是农场主。中国农村的未来,仍旧“在希望的田野上”。□天歌
新闻推荐
新华社联合国4月7日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启程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前夕接受中国驻联合国主要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使得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