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紧盯产业不偏移
近两年,特色小镇建设在国内很多地方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不少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但在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的情况,专家提醒谨防盲目建设导致空壳镇及房产泡沫等问题。
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从2015年起步发展至今,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近日,记者深入浙江各地进行了调查。
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
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的发展阶段、产业特点,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理念——以产业为导向,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引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也促进茶叶、丝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重在打造适合特色生长的土壤,而不是盲目制造特色。每个特色小镇都必须在规划时就确定主打产业,只主攻最有基础、优势的特色产业,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一镇一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因产业而存在,因产业而兴旺,特色小镇有效地避免了城镇空壳化。
如何培育“单打冠军”?
管窥诸暨袜业的变化,可见一斑。在“袜艺小镇”,但见“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功能区已经开始运行。最惹眼的当属投资达5.8亿元的“袜业智库”——纺织袜业研究院、袜业指数发布中心等机构已入驻运行。在创美公司,一双新型运动袜拥有4项专利技术;在海润精工,新研制的智能袜机可节省用工70%以上……“不少袜厂曾有的设计短板,如今在‘袜艺小镇\’都补齐了。”一位叫张海帆的制袜业老板说。
一镇一风格,有山有水有人文
浙江明确规定:特色小镇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所有配套设施必须围绕涵养产业服务。在有限空间里,充分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并注重人居环境打造。
为此,浙江对特色小镇的形态、功能提出了细致要求。在形态上,原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镇建成3A级景区,旅游产业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在这一要求下,浙江的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不拘一格,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历史古镇,也有现代产业园区;有的改自古粮仓,也有厂房规整的新建筑。避免“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其中,杭州“云栖小镇”四面环山,一泓碧水从镇中蜿蜒而过,“云生态”是小镇的主导产业。“一出门,随处能碰到同行;一聊天,很快就碰出火花。”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对高端要素集聚、行业人才遍布的小镇赞誉有加。
因地制宜建设,忌照搬照抄
因为特色小镇,浙江涌现出了一个个培育新产业的孵化器和一台台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嘉善县“归谷智造小镇”,坐落在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归谷”把“硅谷”当蓝本,已引进102家高科技企业,汇聚了26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涉及裸眼3D技术、智能监控设备、氧传感器芯片等前沿科技。
因为特色小镇,浙江的产业由“低小散”升级为“高精尖。凭借建设“新能源小镇”的契机,长兴县对原有的175家蓄电池企业采取了“休克疗法”——整合后,只保留16家。变为“高精尖”的天能和超威两家龙头企业很快占据了全国新型电池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因为特色小镇,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地处杭州东新路和石祥路交叉口的老旧市场,过去环境“脏乱差”。而今成了杭州“跨贸小镇”,意大利馆、西班牙馆、韩国馆等世界各地的跨境店鳞次栉比。
为防止特色小镇建设“跑偏”,浙江从顶层设计上就力弃房地产开发。为保证小镇“特色”不湮没、磨损在繁杂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中,浙江出台专项特色政策——采取“部门、专人联系制度”,职责分明。
截至2016年9月,浙江已经创建79个特色小镇,累积投资1200多亿元,集聚企业3.7万家。特色小镇在给浙江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特色小镇需要匹配的经济、产业等条件,硬造不行。而且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照抄。
(王慧敏 方敏/2月19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昌5月14日电江西上饶市日前查处并通报了3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其中两起都与村干部违规向贫困户乱收费有关。目前涉事村干部均被处分,并被责令退还所收费用。上饶市纪委通报称,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