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践行新思想文明祭扫树新风■张炳辉

拂晓报 2018-04-04 16:18 大字

清明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在温暖清爽、天地明净、自然万物蓬勃生长之际,人们传承着古老天人合一的理念,去追念亡人、祭祀祖先,去踏青出游、助阳护生,践行着生命传递的意义。千百年来,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一直不失传统文化的本色,又一直顺应着时代要求向前发展。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传承弘扬好清明这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它就会永远保持住旺盛的生命力。

清明,首先是一个关于生命的节日。它的由来,可以上推至春秋时的介子推和晋文公,故事流传久远,广为人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母子被烧死绵山的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奠介子推,见原来的老柳树死而复生,便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因此,也就有了清明插柳戴柳的民俗。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怀念亲人,人们在感受大自然生生不息律动的同时,感悟生死的意义。人类生死,草本枯荣。生裹襁褓,死入坟茔。礼敬先人,慎终追远,乃人性至孝至善至爱之情。缅怀已逝的生命,激发现在的生命。纪念身边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同时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烈士,思考我们现有的生命如何延续过去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是对先人的思念,当这种缅怀成为中华民族沿用至今的风俗时,就会起到一个种族繁衍和价值认同的作用。

清明情结,每年如此,感伤感怀。“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先人们在世时的一些音容笑貌、种种好处,也会像过电影一样,逐一再现于脑海之中,雨水和着泪水,会给人带来很多新的思考。逝者如斯,生者如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珍爱生命,报恩家国;少壮努力,老而祥和;修好人生“三德”,不负韶华岁月;建功立业最好,平淡无奇自乐;只要问心无愧,何愁幸福不多?

踏青出游,是清明时节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因此,又有着“踏青节”的别名。它的原始意义在于人们要顺应时气,因为是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万物萌生,人们应以户外活动的方式,开展踏青郊游活动,有助于阳气发散,能够娱乐身心,调节精神。在清明这一春意盎然的时节,人们在与逝去的亲人沟通交流、放飞对逝去亲人思念的同时,又与大自然亲近交融,清明节活动关乎“死”与“生”的两层意义便凸显出来,这又是一个多么有人情味的节日!大自然的草木在春风的吹拂下重生,逝去的亲人随着新生的草木在人们心中复活。青山绿水,广阔田野,春祭春游,有悲有欢,如常青之树,随着时代的演进,愈发充满生机。

春需要品味,而清明时令的饮食正是人们对春味道的体验。民间认为,寒食节与焚烧介子推有关,为纪念介子推而食寒食。清明兼容了古代寒食节俗,许多寒食节日的美食,通过清明节保留下来。清明早上吃煮鸡蛋,在皖北地区一直流行。野菜饼、野菜团、蒸野菜、凉拌薄荷、香椿拌豆腐等都是春在清明的舌尖美味。清明时节的饮食,尽管各地不同,但都被赋予了健康、长寿、丰收、生命延续等意义,这也正是人类生存的本质要求。

世代流传有序的清明,是亲情与情感上的清明,也是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创新的清明。移风易俗、文明扫墓、文明祭祖、节俭过清明,应是当下大力推行的;树葬海葬,减少死人与活人争地,以花代纸,减少空气污染,应是当下大力提倡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示范先行,带头做“清明”人,“清”,清廉也;“明”,文明也。如此,世间才能阳光普照,永远的清明!

新闻推荐

课前先扫脸 武汉一小学用“大数据”测评学生是否走神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长江日报图长江日报4月4日消息,学生上课前先扫脸,用于后台建模及开课后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大数据帮助跟踪、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4月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