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面向秋野》:追寻艺术自然的奥秘

西安日报 2018-04-04 05:12 大字

面向秋野

作者:【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张铁夫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杨建民

自然与人生,艺术与人生,这是永恒的话题。读到《面向秋野》后,希望人们再来谈论这些话题时,能更多地将大自然的气息吸纳进来,更多地把人类时刻涌动的生命激情引入其中。

在春天的季节,我《面向秋野》。

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于中国的一代读者,是一个富有磁力的名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李时先生翻译他的散文集《金蔷薇》出版,在我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许多作家、理论家,都在文章中描述了读到此书时的强烈感受,叙说这部书在自己人生途程非同一般的作用。今天,读到这册《金蔷薇》的姊妹篇《面向秋野》,我仍然深深感受到如同俄罗斯大地一般的宽博、悠长、丰茂,似乎触手可掬的鲜活气息。如同《金蔷薇》,《面向秋野》谈的仍是与文艺相关的问题。除去“散文的诗意”,“纪实与虚构”以及“童话将永世长存”触动的情绪文思,作者还将数位作家的平生及作品结合在一块来讨论,试图寻找艺术的内在秘密,探索蕴含其中的人生真谛。

古今中外,探讨文艺问题的著作不少,可为何《金蔷薇》影响广远,有如此特殊魅力?我想从《面向秋野》来寻找答案。书中有一篇《浪迹天涯的缪斯》,谈论漫游对于作家诗人的重要性。作者这样说:“旅行能够产生像海水,像玫瑰色的希腊群岛上空的晚霞,像松涛的轰鸣,像树叶的呼吸和百鸟的歌声一样活生生的知识。旅行能大量获得知识,使人幸福。”“幸福只属于知识丰富的人。一个人懂得愈多,他就愈能清楚地在那些知识贫乏的人无法发现诗意的地方发现大地的诗意。”这似乎是在探讨文艺问题,可文笔及思路,却美丽灵动得令人惊异,这是在众多文艺理论著作万难体会到的。

再看看被题为书名的《面向秋野》。这篇文章,以面临秋野时流荡的思绪,讲述了自然与艺术的影响及联系。在阅读中,我几乎没有感觉到作者是在探讨文艺问题,只随着他驾一叶小舟在“又干燥又暖和”的秋季顺河而下。秋景一幕幕在岸边展现,那是多么富有人性又略带伤感意味的情景,金色的阳光播洒河湾,一大群鹤排成一列一列笔直往南飞去。鹤队吸引了人们,“我放下桨,久久注视鹤群。岸边的村路上行驶着一辆卡车,司机停住车子,走出驾驶室,也开始注视鹤群,‘朋友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他大声喊道,并且向它们的背影挥了挥手。”鹤群吸引着普通人,普通人的表现吸引着作者,作者将这些写实一般记述下来,怎么就产生了如此富有魔力的动人场景呢?这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也是艺术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吧?

当然,艺术与人的联系不仅如此。作者在艺术殿堂卢浮宫的暖气格栅旁,见到几个求暖的乞丐。艺术在这里显得多么奢侈:“我走过这些乞丐身旁,心里寻思道,在人类的这种贫困和痛苦的景象面前,卢浮宫所有的稀世杰作都会黯然失色,人们甚至会对它们怀着某种敌意。”人类社会有时就是如此矛盾而冲突,艺术追寻的,是精神的宽博、和美;而现实,常常又那么逼仄、寒碜。两者的相悖,使得艺术家们形成复杂错综的人生见解,并由此产生出无比丰富的艺术作品。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作家的生命情形还特别关注。在《香烟盒的笔记》中,他以一个后来者的尊崇,写出了契诃夫的高尚善良,也“谈论契诃夫的苦恼和忧郁”;在《生活的激流》中,他又记述了俄国作家库普林的人身际遇;另外还有“大自然最忠实的歌手”普里什文;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德国大诗人席勒;荷兰艺术家梵高……这些艺术家,生命历程颇多坎坷,但他们却各自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给人许多启示。

自然与人生,艺术与人生,这是永恒的话题。读到《面向秋野》后,希望人们再来谈论这些话题时,能更多地将大自然的气息吸纳进来,更多地把人类时刻涌动的生命激情引入其中。这是艺术的根本原动力,又何尝不是《面向秋野》长久影响读者,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公开秘密?

新闻推荐

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促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

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党委政府精心安排,首抓“精品水果”示范,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建立示范点引领,积极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