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高新区出台招商引资新政全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追“高”逐“新”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本报记者 徐勐 特约记者 贾力 通讯员 魏金辉 崔敏 徐浩 李飞

淄博日报 2018-04-03 10:01 大字

大发展离不开大投入,大投入离不开大招引。今年,高新区“放大招”制定重磅优惠政策,吹响产业招商“集结号”,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招引、“真金白银”制定重磅优惠政策、提质增效优化环境搭建服务“连心桥”……一套套“组合拳”接连打出推动招商引资增效,聚力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相结合,追“高”逐“新”激活新旧动能转换,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新思路新举措

精准招商重点突进

今天的招商引资进度,就是明天的经济发展速度。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坚定不移推动招大引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使高新区进一步成为投资的洼地、商人的福地、创业的高地。

在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上,高新区以加快项目落地载体建设、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发展配套条件、营造亲商安商良好环境、增强招商引资风险防控意识、抓紧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高新区重点产业招商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围绕高新区特色产业,与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突出抓好“5+1”产业集群即: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在补链、拉链、强链、铸链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项目。

强化园区招商,坚持专业对口,政策精准。突出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主平台作用,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保税物流园、齐鲁新材料创新园(中试基地)、齐鲁科技谷等12个专业园区。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园区招商管理新路子,每个专业园区根据园区定位,制定园区发展目标和任务,出台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实施精准招商。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敛人才占先机。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加快实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四大招引”工程,力求在引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力技术、管理研发、营销总部机构,特别是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海内外顶尖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上实现新突破。

创新方式方法

枝繁巢暖引凤栖

2018年,高新区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产业和市场发展环境,让项目不仅引得进来,还能够留得住、快成长,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够成为高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奔涌出高新区新速度。

对新引进或区内企业再投资的符合高新区产业规划的用地项目,由评估专家组根据项目质量和投资额,由高到低评出Ⅰ、Ⅱ、Ⅲ类项目,对Ⅰ、Ⅱ类项目分别给予5年、3年其缴纳的税收高新区留成部分等额资金扶持。项目征地建设时,管委会以基金入股的形式给予企业部分建设资金支持,企业建成投产后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该部分股权回购。特殊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按年度对新建项目自用设备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进行补助,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内资项目按设备款的6%给予补助,外资项目按设备款的7%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累计不超过6000万元;对于新引进的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按照国家、省、市及高新区现有优惠政策进行资金扶持,对于特别高端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实行“一事一议”。

加大引进外资项目力度,对世界500强项目、外商投资项目优先提供用地、优先列入重大项目、优先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并适当提高资金扶持比例;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根据其营业额或对地方财政贡献实行“一事一议”;对于引进的工业项目,免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含供水、供气、供热配套费)。

新起点新目标

谋划招商引资新突破

今年,高新区进一步强化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机制,建立“指挥部”完善“服务链”,定期研究招商引资工作,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议。成立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从洽谈、选址、立项、审批到建设、投产的闭环式服务审批机制。建立“一个领导挂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班子靠上、一系列政策推进”的工作机制,对进区项目实行项目代表制,全过程跟踪服务。

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配强专业园区招商力量,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化精准招商。探索招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招商人员职员化管理。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容错纠错制度,鼓励招商干部探索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结合部门职能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高新区全力推进资源向招商倾斜,力量向招商整合,一支支招商攻坚的尖兵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聚焦高新区需要,积极奔走在招商一线,对接目标企业,洽谈引进项目,争取着一批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让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厚条件像磁铁吸引着更多优质企业与优秀人才的到来。

新闻推荐

让“种子精神”深植广袤大地□新华社评论员

“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去世数月来,人们对他的思念未曾消减,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回顾钟扬53岁的生命历程,他以对党的无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