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可以“替代”,缅怀却不能“虚拟”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应运而生。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吗?4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访发现,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4月2日《重庆晨报》)
清明将至,不少远在异乡的人,又开始为祭祀问题愁肠满结。尽管近年来时兴“代客祭祀”业务,名曰“花钱买服务”,但这种商业化多于亲情化的祭祀方式,不被多数人接受。
清明节,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通过祭祀这样一种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也是家庭、家族向心力的一种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国家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让大家回乡祭祖,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代客祭祀”把对先人的哀思,寄托于网络世界,一件很庄严的事情,也可以被虚拟化,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会助长更多的虚情假意,也把清明习俗给虚拟化了,更违背了国家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的美好初衷。
既然祭祀是为了缅怀已故亲人,就应该发自内心、亲力亲为,而“代客祭祀”,有不尊重逝去亲人之嫌。如果连对亲人的缅怀,都可以“虚拟”,那就根本不用去祭祀了。如果确实因工作繁忙,或身在异地不能亲自到坟前祭祀,不妨通过家里的亲人代替祭祀,转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比“代客祭祀”真诚。祭祀可以不到现场,但对逝者的缅怀却不能“虚拟”,千万别让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抹去了我们心底最真诚的思念。
事实上,“代客祭祀”遇冷,反而折射出了传统文化的升温。这时候,陵园仍倡导“代客祭祀”,显然不适时宜。更何况,祭奠先人,未必只有去墓地一种方式,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古人就流行写诗文。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清明祭祀,我们应该以虔诚的心态来对待,能回去就回去吧。要知道,清明祭祀,也是“常回家看看”的一种方式,既向健在的父母尽孝,又向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
新闻推荐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