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淞沪会战是蒋介石主动发起的吗?

青岛早报 2018-04-01 06:36 大字

1937年8月初,中日双方在华北地区进行着激烈的战争。

8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政略与战略自占领平津以后,已陷入极度不能自拔之境,今已至其时,胜算已操于我矣。 ”

作为曾经留学日本,且与日本打过许多交道的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深知中日双方在军事实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即使在“七七事变”之后,他在完全判明日本企图之后,仍然在和或战之间犹豫。但这则日记显示了他下定了战的决心,且认为“胜算已操于我矣”。

蒋介石的“抗倭战术”

然而,要想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不可能单凭一腔热血,需要正确的战略与战术。 8月11日,蒋介石曾亲自编写了“抗倭战术”,他自述:“对倭胜利之要诀,在于深沟广濠,坚壁厚盖,固守坚拒,乘机袭击,大敌则避,小敌则捕,制敌死命全在于此;负伤不退,宁死不屈,如此而己矣。 ”

蒋介石的这个战术,避免与敌正面决战,寻敌弱点而击之,应该说是相当正确的。可惜,国民党军队在战争初期并未贯彻,尤其是蒋介石本人并未落实,有时也幻想能一击而致敌死命。比如,接下来他自己就组织了淞沪会战,投入重兵,结果并未能如愿。

蒋介石在积极部署华北地区对日作战的同时,对华东地区尤其是淞沪地区,也十分关注。上海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和吴淞两江汇合处,是长江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出口贸易港口和东方的金融贸易中心,是沟通国内外的交通枢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日方也深知上海的重要性,要以上海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深怕日本在上海寻衅,故也开始有所准备。甚至有学者提出,蒋介石是主动在上海对日军开战,希望将其逐出上海,以绝后患。从蒋介石日记的内容,无法断定“蒋介石主动发起淞沪会战”这一提法的正确性。但日记至少说明,蒋介石在上海对日作战方面确实是有所准备与考虑的。

最终战局超乎想象

1937年8月9日,日军驻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等人,蓄意驱车强行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内,不听制止,被中国哨兵当场击毙,史称“虹桥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中国政府提出撤兵、拆除防御工事和取缔抗日活动等无理要求,并向上海增兵。蒋介石关注事态的发展。 11日,在庐山的蒋介石决定下令“封锁吴淞口”,以防日军进犯。他自己也动身返回南京。 12日,蒋介石到南京,发现“吴淞口尚未实施封锁”,他询问驻军在上海附近的张治中部 “准备如何”,并要求在临近上海的宜兴设立通讯机构“准备电话电报”。这些迹象表明,蒋介石对于在上海与日军一战是有所准备的。

8月13日傍晚,驻上海日军司令官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严密警戒。随即,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火燃烧至华中地区,“淞沪抗战”由此爆发。

当夜,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增兵上海,编成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日本内阁并发表声明,要严厉惩罚南京政府。面对战争的扩大,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4日,日军开始总攻,张治中等人奉命率部抵抗,并对日本战线发起全线反攻。双方在上海展开激烈战斗。

淞沪会战的初期,中国军队形势颇为顺利,这与蒋介石精心筹划有关。他投入重兵,想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迅速驱逐日军,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蒋在会战开始的第二天,8月14日就写道:“惟望神圣保佑中华,使沪战能急胜也。 ”蒋介石希望上海作战能够迅速取胜,但战局的发展不以其意志为转移,战争场面的惨烈超乎想像,最后不断增兵,演变成了一场持续三个月的大仗,以失败告终。

摘自《南方都市报》陈红民

新闻推荐

罍(音:雷)

皿天全方罍(器身)罍是先秦时代的一种大型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的造型为斜肩、深腹,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