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时代楷模”钟扬:“他像一座灯塔 照亮很多人的前路”
他曾经辞去副厅级职务,立志重建复旦大学生态学科;他曾走遍青藏高原,为国家和上海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他曾经驻扎西藏十余年,帮助西藏大学昔日一片空白的植物学专业创造出无数个“第一”……他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
2017年9月25日,他在鄂尔多斯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突然离世。3月29日,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的发布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离世半年之后,那些昔日熟悉并敬佩钟扬的人,再一次追忆起与他有关的往事。
钟扬在西藏地区考察
一个停不下来的人
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钟扬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都取得了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他是一个全方位的人,这次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西藏大学教师拉琼是钟扬援藏期间的同事,也是他的众多学生之一。他告诉澎湃新闻,在西藏的15年,钟扬教授为西藏大学争取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育出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
斐然成绩的背后,是多年持之以恒的勤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从2003年就加入到钟扬的课题组,参与科普工作,“钟老师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赵佳媛回忆,有一次,她和团队正就一个科普项目在一间小会议室开会,钟扬正在对面的大会议室开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会议,他就趁着大会的空隙,“见缝插针”地过来小会议室和大家讨论科普项目。“钟老师就是这样把自己所有的零散时间都利用起来,统统投入到工作中去。”回忆起与恩师在一起的往事,赵佳媛无比感慨,“我们都觉得,他有用不完的精力,而且非常能感染身边的人。”
一座灯塔
作为导师,钟扬不光指导学生的科研进度,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心,在很多小事上,也能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细致和周到。赵佳媛向澎湃新闻回忆,有一年她要出国交流,走之前她去见了钟老师,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问其他的事情,而是告诉她,美国有很多地方不能刷卡,要用现金,问她有没有换好美金。“签证下来得匆忙,我又是第一次出国,从没想过这些事情,见我犯了难,他就把自己手里的一点美金交给了我,让我先用。”
钟扬的许多同事都曾是他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南蓬就是其中一位。相识三十多年,对于南蓬而言,钟扬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来到复旦之前,钟扬曾在中科院武汉植物所担任副所长,当时南蓬在科研处,她回忆:“有一天我跟他说,我想继续深造,其实当时只是想考个研究生就够了,但他却劝我,要继续去读博士。于是我就去读了博士,之后又去复旦做了他的博士后,再之后又到复旦任职,这一步一步,都是钟老师鼓励我的。在我迷茫不知方向的时候,钟老师总能给我很好的建议和帮助。当我觉得特别无助时,他总能给我提供力量。”南蓬说,这不只是于她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钟扬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很多人的前路。
时代楷模
钟扬罹难之后,复旦大学新闻网发布了悼文,细数了他在53岁的人生中所获得的荣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如今,他被追授为“时代楷模”,然而,熟悉他的人却知道,他原本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英雄,一心只想在科研和教学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佳媛回忆,钟扬刚刚被评上全国劳模的那一年,作为他带的最久的学生,学院领导问赵佳媛愿不愿意和钟老师一起参加一个全国劳模事迹的宣讲会,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她未能成行。在她心目中,成为全国劳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就打电话给钟扬解释自己未能参加宣讲的原因,并表示歉意,没想到钟扬只是轻描淡写,让她不用太在意这种事。“对于种种荣誉,他并不在意,相比于给他这些荣誉,或许他更希望多做一些科研项目,多收一些想来学习的学生。”
在西藏大学原副校长、与钟扬教授同为中组部第七批援藏干部的谭欣心中,钟扬教授是一位在青藏高原留下了足迹的科学家、一位永远印刻在西藏大学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霞记者:生态是日照最突出的优势,“生态立市”战略为日照发展装上了绿色“引擎”。您认为,在擦亮“生态日照”金字招牌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实现“生态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