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朋友圈救了一条命 医生的朋友圈都在说啥?
有没有想过,微信朋友圈除了吃喝玩乐、心灵鸡汤,还能救人一命?
据媒体报道,重庆某医院的一位新生儿科医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图文,文字间提到了一名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小肠全部坏死,肚子渐渐鼓胀得像一面小鼓,家人只好带他接受临终关怀治疗。医生感到惋惜,将孩子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希望能出现一线生机。当天晚上,就有浙江的专家联系上他,表示去年曾成功救治的类似案例。第二日凌晨,医生陪着孩子从重庆赶往浙江,进行抢救。
非常幸运,孩子手术成功,生命体征稳定。就是这样一条看似平常的朋友圈,挽救了一条刚刚出生就差点夭折的小生命。
医生朋友圈分享病例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此戏剧化的倒是不常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旭辉的朋友圈也经常有一些大部分人看不懂的图片。
为什么会发病例?他解释,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记录当时的想法。有些患者的病例本身就比较少见,有些是手术过程比较难,有些是改进了术式等等。“这也是宣传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大家了解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专长。”王旭辉笑言,具体能有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也得看每个医生微信里到底有多少好友。
网络让大家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以前,病例分享都要坐到一起。现在,医生可以把一些好的案例发到网上、朋友圈里。虽然大家不能坐到一起开会,但也可以实时分享经验和教训。有时候遇到一些疑难病例,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大家也会互相留言讨论。
医学发展特别快,学无止境在“学医”这条路上尤为突出。“只要专业选的好,回回期末胜高考”,这句大学里的玩笑话,如果放到医学院,那又是小儿科了。即便是毕业当了医生,也需要不断进修、充电,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朋友圈的病例分享,其实也是一种补充。
“不过除了学医的,很多人根本对这些没兴趣,也看不懂。”王旭辉表示,他自己的朋友只要不学医的,对他发的这些专业内容大多选择无视。不过,一些科普向、生活化的内容,大家就会比较爱看。特别是医生分享的一些医学科普,会给人一种可信度更高的感觉。这或许也是不少医生开始自己写科普文、做公众号的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刘璟告诉澎湃新闻(ww.thepaper.cn),老百姓现在对吃什么、怎么吃开始上心了。尤其是,孕妇、儿童这两个人群,对于营养的搭配尤为关注。同仁医院营养科也有自己的微信号,医生有空闲的时候就会维护。
“营养科做科普,也算便民吧。”刘璟说,现在网上有关营养的误区很多,大家不明所以跟着吃,有些反而吃出病要来就医。可平日没病没痛的时候,大家也不会想来营养科转一圈。那如何让大众看到靠谱的信息?网上的爆款很多都是博眼球,医生有专业知识支撑,成文之后也是满满“干货”,可以让老百姓少走弯路。
如今,很多人都在吐槽“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对于这样的现状,医生也很无奈。即便想和前面的患者多解释几句,后面排队的患者就等不及了。朋友圈,公众号倒是给了医生一个“出口”,可以把一些平日门诊来不及细说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传递出去。至于有多少效果,这就又有待时间来证明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上海3月28日电3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