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贵州岑巩思旸镇借“春风行动”发展油茶产业

西南商报 2018-03-14 17:40 大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近日,笔者驾车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岑巩县思旸镇板桥村屯山坡,一路上,只见山风阵阵,桃花、杏花、樱桃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温暖的春季已然来临。

在板桥村支部书记张建祥的带领下,笔者一行来到屯山坡油茶种植基地,只见三十多名群众或是正在挖坑培苗,或是在货车上下油茶苗。

“三婶,你们下苗时注意别伤着苗枝了,托住下面的营养土,这样才能提高油茶苗的存活率。”板桥村村长杨啟良一边下苗,一边嘱咐身边的群众。不一会儿,油茶苗便排列有序的推放在土地里。

杨啟良跳下货车,一边拿出本子记录今天油茶苗的数量和质量,一边乐滋滋地向我们介绍起油茶基地。“我们这个基地面积达200亩,种植油茶1.8万余株,由村合作社带动发展。我们把村里面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变成我们村助民增收的致富山。”为准确收集油茶苗的信息,他把200亩的油茶基地划分成十个网格,每天观察油茶苗的长势,在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天的情况。

板桥村是思旸镇的贫困村,以前这里交通不便,距城镇较远,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极大的阻滞了村经济发展,留守儿童、老人现象普遍。为改变现状,板桥村两委到处取经,学习优秀村的发展经验,希望通过产业发展,改变贫穷的现状。

“春风行动令为我们的发展注足动力,为油茶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基地建起来。村民也相信我们,村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村民们决定前五年不收取任何流转费,要把资金整合起来,做大做强村里的产业,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板桥村支部书记张建祥看着眼前的油茶基地坚定地说,油茶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村投入了新的产业、注入新“活力”,更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油茶产业覆盖全村每家每户。基地的开山、运土、种植、养护等都由村里面的村民参与,既保障了完工效率,也让村民在家门就能就业。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纷纷回乡,与村合作社一道,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据悉,该基地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以“以长养短”的模式发展,可实现收益50余万元,带动农户485户1848人,其中贫困户174户714人,实现全覆盖,以“631”的模式进行分红,确保村民真正受益。同时,基地的发展带动就业200余人。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穷苦的百姓啊,我们村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每个月都有帮扶干部来看望我。村里面又是种油茶,又是种蔬菜的,年纪大了种不到地了,我把我家十多亩田土租给村里面,闲时间,我又去基地做些小工,既有了工资,又锻炼了身体”。66岁的婆婆王春兰高兴地说道。

王春兰是板桥村的贫困户,为了生计,儿子儿媳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独守旧居。今年,儿子儿媳回家过年,决定不打工了,回乡和村合作社发展产业,在家创业,照顾年迈的母亲。

“等这批油茶全部种好后,我们的养牛场也要着手动工了,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的养牛场可养100多头牛哩,还有我们的兰竹笋,我们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借“春风行动”的光,把我们村也打造成产业大村,让我们的村民也成为“产业户”,摘掉贫困的帽子,奔向小康生活。”杨啟良指着不远处的养牛场兴奋地说道。在这个朴实腼腆的村长脸上,笔者看到了板桥村美好的未来。

春风,不仅吹绿了大山、吹红了花朵,也吹进了板桥村群众的心里,让朴实勤奋的板桥群众看到了希望。

周佳明 通讯员 徐学练 文/图

新闻推荐

“假一赔万”的茶叶不合格消费者索赔千余万 江苏法院这样判

中新网南京3月14日电“1680元买的特级大红袍,因质量不符标准,要求索赔一千六百余万元。”1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该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十大案例,其中一起“打假案”,引发不少网友争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