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之“精神”
□岳增彩
现如今,家家户户冬天的菜篮子里已是百菜尽有,但每逢这个时节,餐桌上总也少不了白菜的身影,无论是家常一点的白菜炖粉皮、白菜炖豆腐还是“高档”一些的醋熘白菜、老厨白菜,白菜似乎永远都不会“缺席”我们的菜单,始终牢牢占据着我们“舌尖上的冬天”排行榜第一名。以上云云,一言以蔽之,就是“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才是最爱”。我认为,这其中除了白菜自身量多价廉、味道醇美的特点之外,更多的或许就是因为白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嵌入到了我们的价值追求,对我们而言,白菜不仅仅是一味果腹的素食,更代表了一种内涵、一种精神,一种清雅、淡定、坚韧的精神。
白菜之“精神”在于其清雅。白菜的清雅正如它的外在,一直以清白剔透的形象示人,不附庸风雅,勿华而不实,清新自然、淡雅平素。历来人们推崇白菜,正是缘于其清雅、清白,白菜自喻示以清正廉直,例如,北宋清官王拱辰,参加殿试被赐为翰林学士,回乡祭祖。当地知县得知后,赶忙张罗宴席为他接风洗尘。王拱辰一见是满桌山珍海味,厉声说道:“老百姓都吃这些吗?我要吃家乡的白菜。”知县讨了个没趣,只好交代厨师改为烧白菜。王拱辰拒奢宴而吃百姓菜的故事被后人传颂,烧白菜也因此被称为“反腐菜”。衣锦还乡不忘吃百姓菜,清廉正直时刻念百姓恩,传递正是不忘初心、清白做人、“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至理箴言。
白菜之“精神”在于其淡定。白菜生长于旷野,储藏于室角,功成于厨灶,经历着不同的环境却体会着相同的境遇,那就是白菜永远不在中心、不是主角,始终处于聚光灯光环以外的地方,在我们看来难免有些孤寂与落寞。尽管如此,生存环境的限制也难掩其“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从田间到餐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应对,永远保留内心的一股甘甜与醇香。一如杨绛先生,一生饮食清淡、生活朴素,经历了岁月的坎坷,洗尽了人生的铅华,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正如她在《一百岁感言》中所述:“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生如白菜,生于平淡,长于平淡,终于平淡,终其一生从容淡定才是不二真谛。
白菜之“精神”在于其坚韧。老百姓有句俗话:“立秋种白菜,寒冬聚‘百财\’。”古诗也有云:“白菜隆冬冻出奇。”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揣摩到白菜生长环境和储藏环境的特殊性和艰苦性。白菜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储藏要经历“秋种——— 秋长——— 秋收——— 冬藏”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风餐露宿、耐霜熬寒”。事实上白菜的收获要比大多数农作物晚一些,大约是在深秋或是初冬,而且老百姓常说,霜冻的白菜才结实,自然白菜在收获之前大多要经受风霜洗礼,方才结实饱满。此后,在储藏过程中,白菜还要承受生命之冰寒,唯有如此,才算“修成正果、功德圆满”。莫言在《卖白菜》一文中塑造的“母亲”这一形象正是执着、坚韧精神的最好阐释,在生活困苦的年代,尽管艰难不易,“母亲”依然不失坚强本色、坚守诚信本真,“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历尽艰辛、砥砺向前,白菜如此,像“母亲”一样勤劳坚韧的亿万劳动人民也是如此。
白菜之“精神”,犹如人之精神,贵在清雅、淡定、坚韧,以白菜镜照吾身,留清气、守静气、树正气,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才是我们走好人生长征路的最大法宝。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韩洁胡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9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