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进委员关注“公办教师频转会”:现行评职称配额制不合理
朱晓进
近年来,一些公办学校的名教师、名校长纷纷挂冠而去,离开一线基础教育,转投民办教育或科研机构的现象引发公众关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递交提案,呼吁采取措施,稳定公办教育教师队伍,改善教育生态。
朱晓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尽管目前离职的公办教育教师数量并未公办教师队伍建设构成威胁,但也要引起警觉,尤其一些名师的离职,对公办学校来说损失是巨大的。
“名师成长之路,除个人努力外,更是得益于公办教育的资源机会。名师形成影响力后而又离开,是公办优质资源的流失。”朱晓进说。
因此,朱晓进提出,公办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人才培养与人才管理两手抓,既要有培养名特优教师的机制,也要有名特优教师长期服务和回报学校的机制。
“比如我们大学有的会与老师签合约,晋升职称后要在该校教学多少年。”朱晓进对澎湃新闻表示,学校与教师双方应该有一些诚信、契约机制,以防刚培养出一个名师,其就“转会”了。
当然,朱晓进也理解这些教师“转会”的原因。他表示,公办学校薪资不具吸引力,体制外诱惑大。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月薪在3500元左右。一名已经为学校服务十五年以上的教师,工资也仅比新入职教师多1000元左右。
“当教师获得尊重的同时,也需要更高的生活质量。数倍的年薪放在眼前,对收入偏低的教师而言,是难以拒绝的。”朱晓进说。
其次,教师发展空间有限。朱晓进说,从事一线基础教育的教师,其职业发展无非两条路,一是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在领导职务上获得提升,一是坚持专业教学岗位,在专业技术职称上获得晋升。能走上领导岗位上的教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在专业技术职称上取得进步。
“然而,目前中小学的职称评比配额制不够合理,不少学校因为高级职称名额已满,阻挡了优秀教师进步的步伐。且现行职称评定偏重教学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忽视了一线教师工作实绩的考量,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朱晓进说。
因此,朱晓进认为,破除制度性障碍、改革职称评定体系,对于稳定公办教师队伍很重要。一方面要改善职称评比配额,同时,也要明确晋升各级别的要求和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与此同时,为提高公办教师“获得感”,提升其精神风貌,给教师提供更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则不可或缺。
“通过实实在在的可衡量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得到”,培育起广大教师对公办学校和公办教育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朱晓进对澎湃新闻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蕾)3月8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暨农民工工作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全省人社工作暨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全市人社工作和农民工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