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说“物理是一种文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国统计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身体力行的推动者,复旦大学理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郝柏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7日16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郝柏林先生个人经历】
郝柏林先生,祖籍河北正定,1934年6月生于北京。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9月-1956年8月,就读于苏联哈尔科夫大学工程经济学院。
1956年9月-1959年6月,就读于苏联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物理数学系,本科。
1959年-197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61年-1963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
1978年-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其间,于1984年-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1994年,任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年-2018年,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郝柏林先生学术成就】
郝柏林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物理学家,是中国生物信息学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在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他又开辟一个理论生命科学研究方向,致力于使用数理方法解开基因组的奥秘,他利用全基因组学分析方法重建了原核生物的生命之树,完美解决了进化学家一直以来的争论。
郝柏林先生在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对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模型、相变和临界现象、临界动力学、闭路格林函数方法、动力电网计算、天线辐射场计算、地震活动性统计分析、群论知识工程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中英文著作14部、其最新英文专著为《实用符号动力学与混沌》(1998),中文书为《负戟吟啸录:一个前沿战士对中国科学的感怀》(2009)。
1960-1970年代之交,郝柏林先生求得了三维伊辛模型的一个封闭近似解。在1970年代,郝柏林先生与于渌院士一起用骨架图展开方法把连续相变临界指数计算到高阶,是中国大陆物理工作者对重正化群早期发展的唯一贡献。在1980-1990年代,郝柏林先生与郑伟谋一起,发展了实用符号动力学,特别是得到“字提升”、暗线方程、对称破缺选择定则、常微分方程周期解谱等结果。在1984-1994年,郝柏林先生完全解决了多峰连续映射在整个参数空间中周期轨道数目的计数问题。2004年,郝柏林先生提出了从完全基因组数据出发、不用序列联配来构建细菌亲源关系的组分矢量方法,对构建整个生命之树作出贡献。
此外,郝柏林先生曾任《物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物理快报》主编和多种中外文学术期刊编委,第19届国际统计物理大会(1995)主席。
【郝柏林先生获奖情况】
“套磁介质天线的研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
“三维晶格统计模型的封闭近似解”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实用符号动力学”获199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用符号动力学》一书获1995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第7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997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统一描述平衡和非平衡系统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获199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0年,获美国ISI颁发的1981-1998年经典引文奖。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
2007年,因对《物理改变世界》丛书中两册的贡献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郝柏林:物理是一种文化
“物理”的翻译受到庄子《知北游》中一段话的启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夫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原来我们物理工作者就是探求世间万物的道理,追溯自然之美的圣人!
物理学是讲道理的学问
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会用少数大道理,讲明白许多小道理。物理学教导我们寻根溯源,追求真理。物理学又是方法论,它训练我们从事实和数据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我们分清主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被细节引入歧途。
物理教育是文化教育
物理学是多门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科学与技术不是一回事。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不断扩展着人类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自然观;科学的内容与作用远远多于“生产力”。以技术涵盖科学的简单、机械的理论和实践观,一直在妨碍着学者们安心致志、长期坚持地做出事情。
我们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察物理教育,从教育人手来改变状况。
文化需要沉淀和积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需要从事科学试验、演绎推理、证实排伪的精神。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通过物理学来培育年轻人的现代实证方法和科学精神。
物理是一门艺术
同音乐、绘画一样,物理学,或广而言之自然科学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深度的大量欣赏者和爱好者,这是现代人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乐师、画匠一样,社会需要相当多专业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育家。同音乐家和画家一样,社会还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物理学家,在推动整个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培养所有这些素养和人才都是物理学教育和物理学教师的使命。
(摘自郝柏林:《物理是一种文化》)
物理系学子追忆郝柏林先生
2014级本科生 王金银:
昨天看到郝柏林教授的唁文,心中隐隐一堵。想起两年之前读他的那本《相变与临界现象》时的醍醐灌顶,想起读教授关于晶体用宽容失败掩饰研究资源的浪费的论述,想起教授对于生物信息学开创性的研究对年轻学生们的巨大帮助,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感如此地真实。郝教授身上有着中国老知识分子的风骨,潜心学术,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偶然间读到他的一则轶事,他在年迈之后因为视力的关系阅读困难,就建议取消每月邮寄给他的刊物,避免资源浪费。一人之风骨从微小之处见真知,有师如此,当常诫告自身,以自己的进步靠近老先生,以缅怀,以追忆。
2014级本科生 崔立:
郝柏林院士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多个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郝柏林院士还非常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郝柏林院士的党课,他鼓励我们勇于挑战各种困难,学习新鲜事物,并做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始终铭记与学习郝柏林院士的献身与服务精神。
2017级硕士生 谢军:
曾经有幸听过郝柏林先生的一次讲座,讲述了郝先生过去的经历,无论是出国学习还是在国内的工作,吃苦耐劳,服务祖国和人民,先生的优秀品质十分让人敬佩。近身见过郝先生,也让人觉得和蔼亲切,当时先生很受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尊敬。很遗憾,如今郝柏林先生永远离开了,听到这个消息,让人十分难过,但是郝柏林先生燃烧生命后的光辉依然不灭,他的优秀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这代物理人继承和发扬。缅怀郝先生。
2016级硕士生 宋元和:
郝老师传奇的研究生涯从各处看过很多次,大学修俄语派到苏联学习矿业经济,后中间转学物理,并(准)通过朗道最低限度考试,回国后服务国防研究天线理论,并在统计物理学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晚年引领开拓我国理论生命科学这一学科。郝老师一生中将自己的能量散发到多个科学专业领域,并且花费很多心血普及科学教育,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2016级直博生 陈培宗:
郝老师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使我辈敬仰,一生投向多个领域的研究,晚年为我国生命信息领域开辟先河,待学生们情切。郝柏林先生千古,致哀!
2014级直博生 詹晨迪:
郝柏林院士在基础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且深刻的研究,他一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极大热情对于中国科研事业的推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作用。他的著作生动有趣,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就能描绘清晰的物理图像,让人对奇妙的物理世界心向往之。
2017级博士生 张奕林:
曾有幸拜读过郝柏林先生的《生物信息学浅说》,书中郝柏林先生严谨翔实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分子演化和亲缘树的构建内容,这也是郝柏林先生工作重点之一。从参与“三线”技术物理建设到转向生物物理研究,郝柏林先生总是用自己的科研工作来回应国家与时代的要求,这体现了一名物理人、一名卓越的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理想担当。如今斯人已逝,但先生的背影仍值得我们深深怀念,先生的事业还等待我们去默默深耕。
2014级博士生 秦佳俊:
我以前在学校网站上看过郝柏林院士的讲座视频。我的切实感受是郝院士有着极高的科学素养。他对于深奥物理概念的驾轻就熟让我羡慕不已,同时他对未知科学世界始终抱有极大的热忱。
2014级博士生 白玉杰:
郝先生作为老一辈科学家,老共产党员,其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的党员和科研工作者学习。
2006级本科生 刘捷孟:
恩师郝柏林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和理论生命学研究,一丝不苟;在平时生活中却很朴实,平易近人,对我而言像是一位和蔼可敬的爷爷。缅怀郝老师,他对我的教诲,一生不忘!
(原题为《讣告|沉痛悼念复旦大学郝柏林院士 那位曾说"物理是一种文化"的先生走了》)
新闻推荐
据沈阳晚报3月8日消息,反家暴法把经济控制列为家暴的范围内,体现了家庭共有财产支出的平等性。可是,夫妻间因为经济支出意见不统一而导致关系紧张,甚至离婚的事情时有发生。昨天,记者从沈阳市和平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