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先要清除“作风垃圾”
□墨人
环境整治是发展之需、利民之举、长远之计。近年来,各地积极助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污染治理,深化环保机制体制改革,环境治理硕果摇枝。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些地方的环境卫生“死角”依然存在,一些环境痼疾仍需根治。环境整治不到位,根子出在干部作风上。环境整治先要清除“作风垃圾”,看谁的工作扎实,看谁的态度严谨,看谁的作风过硬,唯有下番真功夫,才能啃掉“硬骨头”、解决掉“疑难杂症”,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向更高、更深、更广、更优的层次持续发展。
“作风垃圾”体现在哪里?一是怕,二是粗,三是怨。有的地方在工作中,“怕”字当头,不敢动真格,虚于应付;有的地方在重压之下,存在着“突击完成任务就行”和“完不成就道歉了事”等跑偏心态;有的地方在环境整治中怨言四起,推卸责任,动辄要待遇、讲条件。所有这些“作风垃圾”,都严重阻碍着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生活垃圾需要日日清理,否则就会污染自然环境;作风垃圾也需要日日清理,否则会破坏政治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就必须首先坚决清除这些“作风垃圾”。
首先,要敢管真管。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这些方式方法说不上有多巧妙,却行之有效,在环境综合整治中需要我们拿出真功夫,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是脏乱差的“硬伤”,找准病根,抓住要害,逐路逐段梳理过堂、逐个逐项攻坚克难,把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经得起“细看”、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
其次,要注重细节。我们常讲:细节决定成败。环境综合整治关键要拿出绣花精神,“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去虚、去空、去粗,抓小、抓细、抓实,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形成“细致、深入、规范”的治理模式,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巡查自查、一次又一次的整改提高,确保解决隐患不留尾巴、处理问题不留后遗症。
最后,要讲究奉献。奋战在环境整治一线和基层的同志确实很辛苦,但是攻坚克难需要一鼓作气,啃硬骨头需要齐心协力,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积小胜为大胜,我们的环境才会一天天好起来。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引领带动、责任部门的齐抓共管、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等因素,共同担当起一份众志成城的集体责任。在这节骨眼上,只有不分你的我的、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秉持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团结拼搏的主人翁精神,才能真正把“全民参与、全域共享”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杨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做细做实中国制造,就要让品质成为从日用品到高精尖领域等各行各业共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