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冯玉祥“基督将军”称号的由来

青岛早报 2018-01-21 06:58 大字

辛亥革命前,冯玉祥任北洋军二十镇第四十协八标把总,随军在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新民屯驻扎。

一日,冯玉祥信步闲游,正好路过一座教堂,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进教堂,并耐心地听道。

此次聚会宣讲的题目是《基督的自由、平等、博爱》,冯玉祥听了后很觉入耳,感到基督教教义对带兵大有用处,加之看到教会中的信徒彬彬有礼、热情有加,就对基督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此后一段时间,冯玉祥经常到教堂去听道。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辗转来到北京。到北京后,得到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营救和提拔,作了京卫军营长。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冯玉祥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美以美会的亚斯立堂(即崇文门堂)参加礼拜,并和该堂主任牧师刘芳(冯玉祥部下许骧云的岳父)结为好友,与其畅谈信仰之道。

1917年驻军直隶廊坊时,冯玉祥在北京东单孝顺胡同美以美会亚斯立堂,由刘芳牧师为他施洗。

但真正热心基督教还是从驻军常德开始,这时冯不仅自己信仰基督教,还要求全旅官兵都入教,因此而有了“基督将军”的称号。

冯玉祥规定:每团设置专职随军牧师,这在全国各军队系统是绝无仅有的;全体官兵人手一册《新约全书》和《颂主圣诗》;每晚就寝前,全体官兵以连为单位举行祷告、静默,最后喊一声“阿门”结束;每营组织20人左右的“唱诗班”;星期日要以营为单位“查经”,即先由营长或值日官领导选读《新约全书》某一章节,再由牧师讲解新旧约和马可路迦等福音教义。经过初步启蒙的官兵就可以接受洗礼了。

冯玉祥曾把刘芳牧师从北京请到常德,为100多名官兵进行一次施洗,吃圣餐。另外,冯玉祥军中还有一座可容纳500人的“活动”礼拜堂,全部为木结构,可随时拆开、搬动,便于随军行动。

进入1920年代冯玉祥已是一个闻名全国的人物了。尤其是他的军队所实践的“真爱民、不扰民”,赢得了华北民众普遍的好感。当时,英文《每周评论》杂志曾评选“12名在世的最伟大的中国人”,冯玉祥名列第二,仅次于孙中山。

冯玉祥非常在意对部下的“精神统领”。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他开始接受苏联援助。作为回报,他同意在其部队进行国民党的政治教育。他也开始研读孙中山思想,并赞赏其民族主义的观点。但是,苏联顾问们发现,只要一威胁到他对军队的严密控制时,冯的固执令人失望,“冯在军中对政治工作严加限制,只是在需要符合他的政治利益才许可。”1925年底,冯玉祥战败下野后,带着妻儿取道蒙古访问苏联。在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冯玉祥就加入了国民党。

虽然身居高位,冯玉祥生活非常俭朴,坚持与士兵同吃同住,一年四季灰布军装、打裹脚,吃窝窝、小米饭。只是,他以身作则的“清教徒”生活准则,压制不住手下军官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地盘、过更好的生活。到了后期,冯治军虽严,已经阻挡不住内部的“腐化”风气了。当中原大战爆发之时,冯部许多高级将领被蒋介石的高官厚禄所拉拢和收买,冯玉祥也再次失败下野,到泰山隐居,直至抗战爆发。

摘自《人民政协报》韩宗喆

新闻推荐

北京2017年处分局级干部60人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乌梦达)记者20日从北京市纪委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585件,其中局级以上8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15人,其中局级60人。全市立案数、处分数、市纪委机关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