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给GDP注的水,还是挤了好!
□盖幸福
继去年辽宁首揭GDP水分之后,目前已有多省份自爆GDP注水。这波GDP“挤水”接力,随着参与省份增多,或将促成地方政府捂了多年的GDP造假负累“集体解套”,尽管自我“打脸”的滋味并不好受。此前中央提出“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可以说给“纠错”也定下了调子、提供了时机。
2017年1月,辽宁省两会,时任省长陈求发公开确认所辖市、县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捂了多年的盖子”被揭开后,在舆论方面,反而赢得反思后的喝彩。有媒体高度评价辽宁是“忽悠后的坦诚”。
GDP“挤水”目前渐成接力。2018年1月,内蒙古也认了,将2016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调了26.3%;天津也认了,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被挤掉的这部分收入,相当于珠海市全年的GDP。
“统计统计,一半大约,一半估计”;“政绩不够,数字来凑”;“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此前社会上有关统计数字的顺口溜一直流传。这背后,是数据注水从此前的“由下往上”,变成地方层面的“上行下效,上下结合,上面施压,下面照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唯GDP论英雄”。落马官员,原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魏俊星,此前在开原市(县级市)的政绩即靠数字“经营”——2007年开原官方宣称GDP实现110亿元,增长46.7%,是2000年的5.8倍。2010年8月,开原市官方宣布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魏俊星的升迁,正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例证。
自揭统计数据造假疮疤,对于多地而言,已非事实的有无,而是程度的深浅。由此造成的,是将统计做成算计,当时赚了面子,反过头来却“打脸”。另外,前几任撒下的谎,下几任得圆下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层层加码。
此前中央提出“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已给“纠错”定下了调子,并吹风“要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全国排名比高低,搞层层加码,追求过快的速度”。这也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前任挖下的GDP大坑,不能跳!
目前,可谓是GDP“挤水”的良好时机。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还有潜力,有后劲,过去数据虚假度也还在可控范围内,加一把劲就能“翻篇”。当然,解套GDP注水,也要防止走向另一误区,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喊了财政吃紧,就能获得财政转移支付救援,这个毛病不能惯。
新闻推荐
近日,市纪委召开全市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工作会议,市纪委派驻第十三纪检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突出“三个快”,做到“三个到位”,确保派驻机构驻点工作落到实处。“三个快”、“三个到位”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