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化肥减量增效 助推绿色发展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1-16 11:34 大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农用化肥用量5984万吨 (折纯),比2015年减少38万吨,这是我国农用化肥使用量自上世纪 70年代(1974年)以来首次实现负增长。农业部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37.8%,比2013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7.8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这“一减一提”,标志着我国科学施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提前3年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肥是国家工业现代化成果的体现之一。化肥发明于欧洲,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 1800年英国率先从工业炼焦中回收硫酸铵作为肥料,1861年德国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钾,1908年德国发明了现代化的合成氨工艺。化肥中的氮肥主要原料来自于大气,其他化肥的原料主要是矿产。但在10公顷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合成氨厂,每天可生产3000吨N,能够满足6万亩农田维持亩产800~1000斤的产量,这比传统生物固氮的效率提高了3000倍。其他化肥的原料大都取自于自然矿物,例如磷矿、钾矿、镁矿等,通过现代工业技术,例如热分解、酸溶解等就可大大提高生产能力。化肥让农田从休耕培肥—再生产的长周期转变为不需要培肥连续生产的短周期,大幅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频率和产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化肥生产能力仅6000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1949年新中国初建即把化肥列为战略资源,举全国之力增加生产,并不遗余力地用极其宝贵的外汇进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侯德榜等科学家为主要代表,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肥技术——“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建成了自主创新的现代化氮肥工业体系。磷肥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硝酸磷肥—磷酸铵—复合肥,整整摸索了半个世纪;钾肥工业从1956年在青海察尔汗干盐湖找矿开始,直到本世纪初研发成功“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1990年中国超过前苏联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05年中国磷肥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化肥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人民和政府引进与创新结合、集全国之力办大事解决人民吃饱吃好、国民经济稳固的成功范例。

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量施用化肥,2015年全国农用化肥总用量为5416万吨,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美国的3.4倍、非洲的27倍。虽然化肥本身并无害,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要就会造成资源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和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求在不同区域,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及其肥料效应,优化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及其有机肥施用,实现减肥增效、提质环保的目标。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实现农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提质增效、节本增效、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推动调优结构减量、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减量、耕地质量提升减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张福锁)

新闻推荐

“雪乡导游车上强售套票”涉事导游和旅行社已查明国家旅游局要求严肃查处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齐中熙)记者15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针对近日网络曝光的“雪乡导游车上强售套票”事件,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责成黑龙江省旅游委迅速调查核实,对涉事导游和旅行社要依法严肃查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