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认识命运 □李志红

蚌埠日报 2018-01-15 13:59 大字

对命运的认识,如不能感同身受,它似乎是一个不紧不慢的问题。

不可否认,生活的快节奏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衍生出许多新问题,如身心不和谐、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等等,上自亿万富豪下至普通百姓,幸福指数高的人少之又少。《三字经》开头便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几百年前古人便道出了人一生的真相,人有本善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当人本善的一面显露时,人的一生自然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古人言:人心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从上古到近代,伟大的先人们总是以慈悲悯世的心怀对大众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教导人们符合自然规律,顺应天地之气,从而达到和谐的统一。“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道出了人需要礼乐教化的真理。《了凡四训》正是这样一部“修身律己,安身立命”贤传之作的代表。它教导人们认识命运的同时进而改变命运,教导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强调在家庭以及社会之中积累道德行为,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文章所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大浪淘沙,社会果然选择了《了凡四训》和《曾国藩家书》,成为人们奋发向上的必读之书,在晚清形成“一书一训”双峰并峙的佳作。

了凡先生姓袁,名黄,江南吴江县人,生于公元1533年,距今四百多年,“了凡四训”是父亲语重心长教诲儿子的四篇家训,当时被命名为“戒子文”,后来便成了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立命之学”。阐述了人不仅有命,而且可以改命,了凡先生用他亲身经历,告诉后人这套理论的正确性。第二“改过之法”。首先阐述了改过的必要性:“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其次阐述了改过的方法,改过要发三种心,一知耻心,二畏惧心,三勇猛心,具足三心,改过如同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改过的具体方法:从事上改,从每天的坐卧行走,生产生活中去改过;从理上改,学习经典明白道理,改过就有了动力;从心上改,起心动念要有正念,而不是邪念、恶念。第三“积善之方”。列举了明代一些行善积德的例子和行善积德所得到的善果,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是善?如何行善?第四“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此章节列举了和作者同时代一些学子谦虚受益,最后考取功名的例子,正因为谦虚是积德的表现形式之一,了凡先生对“谦虚”二字非常看重,它贯穿了全书的每个章节之中。

1586年,袁了凡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了知县。在当知县期间,不管公私事务再繁忙,早晚定课的学习从不间断,他居家简朴,却非常喜欢布施,夫妻二人相互配合。有一次,了凡先生的夫人为儿子裁制过冬的棉袄,想买棉絮做内里。了凡先生问:“家里有丝棉又轻又暖和,为什么还买棉絮呢?”了凡夫人答:“丝棉较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里的丝棉拿去换棉絮,这样可以多裁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了凡先生听了高兴地说:“你这样虔诚地布施,不怕我们的孩子没有福报了!”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也中了进士,最后在广东省高要县知县的位置上退休。了凡先生通过身体力行告诉后人,行善积德不仅家境平安、健康长寿,而且还德荫子孙,家道绵长。

新闻推荐

未来三年广州港航项目计划投1000亿 目标世界级枢纽港区

广州港南沙港集装箱码头三期。视觉中国资料刚刚过去的2017年,第一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迎来收官之年。去年年底,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成功跨入全球目前仅有的七个集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