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论的读书札记
肖云儒
花了小半年时间读完了马克垚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上、下两册。这本书以140多万字的篇幅,对我们这个世界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明现象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资料丰腴精到,历史逻辑清晰。最重要的是,这部书没有像以前同类研究那样,基本沿袭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视角和体系来展开世界文明的格局,而是在建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多元文化格局上下功夫,使各国各族的文明能更为公正地进入世界文明谱系之中,读后真是受益匪浅。
其实我一直想读到一部像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那样的“世界大历史”,篇幅不宜长,字数不在多,但能够运用统摄思维和比较文化思维,将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动态的大系统来思考。能够研究各国、各地域的文明是怎样在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或流变、消亡的,其中有哪些规律?世界不同地区有时文明极为相似,那是什么原因?有时相同或相近地区的文明又很不相同,又是什么原因?有时历史是积累性渐变,有时历史却又是崩塌式裂变和革命性突变,这又是什么原因?从世界历史丰富的现象中能够归纳出哪些规律?
黄仁宇先生在论述秦统一中国的内在必然性时指出,从生态和生存需求出发,当时黄河水的分配和使用必须跳出割据状态——这就意味着会发生争夺和战乱,需要一个统一的社会管理机构来调配,这才是秦帝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显然这是作者跳出传统的社会历史观,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因素引进历史动力系统得出的结果。
还有英国学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不仅以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而且显示了大历史观所独有的眼光。他不因循史学界盛行的国别史和断代史研究的老路,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社会历史的重大问题,是一种“思辨历史哲学”。汤因比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的一些趋势,如:传统的叙述型历史研究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研究;逐渐走出欧洲中心论,重视非西欧地区的历史;不仅从社会运动中探究历史规律,更注意到人和环境的关系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汤因比认为,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也正是由于将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使得汤因比对中国文化有极高评价。他通过概括希腊、中国、犹太等文明的主要特征,提出他认为的适用于大多数文明的演变模式。
文明是比国家、民族更为宽泛的一个概念。一个文明带或一个文明时代,可以同时包括好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或好几个质地相同的朝代。文明不仅包括整个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从文明的总体视角来解读,人类文明犹如一个有机体,各种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应该互相联系并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记得20多年前吉林人民出版社曾编辑出版《中华思想宝库》《西方思想宝库》《人类百科大事通览》三本又大又厚的书,前两部书是东西方思想家言论的分类摘录,很有资料价值。后一本《人类百科大事通览》,倒是以年代分条,列出在同年代中,东西方文、史、哲、经的重要观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有利于比较和辐射思维的展开。可惜只是一味事无巨细的陈列,读来不得要领,又毫无分析,略感遗憾。后来还见过一本忻剑飞先生写的《世界的中国观》,概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对中国认识的变迁,不知后来作者是否还有写“中国的世界观”部分,如果有,并且是中、西文明交相穿插着展开,就更能满足我了。若有朋友能给我推荐中国学者著述的从文明的全维视角上展开世界大历史的书,自当感激不尽。
新闻推荐
□魏文彪去年12月29日,网友“一木行”和家入住哈尔滨市雪乡一家名叫赵家大院的客栈时,遭遇宰客。“一木行”发帖反映问题后,当地主管部门介入,涉事客栈被罚款、停业整顿、列入家庭旅馆“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