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路”系列报道之十马厂塬:“史前丝路”上的彩陶“巴别塔”本报记者 许云鹏 王宏宾
194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根据他在河西走廊及青海湟水流域一带的考古调查,提出青海地区也就是祁连山以南地区存在一条比丝绸之路更古老的中西文化交流通道的设想。
受到当时诸多因素的限制,裴文中未能将这一研究深入进行。但是他对甘青地区尤其是湟水流域地带的关注从其考古报告的行文中可见一斑。报告中他这样写道,“西北为中西文化之中心,青海又为西北之中心,且史前时期东西交通之路线,亦似在青海,故吾人对青海之史前时期之研究,实有莫大之希望。”
今天,早期中国史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图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而更加清晰。马厂塬遗址成为连接甘青地区彩陶之路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裴文中先生关于史前丝绸之路南线猜想的重要支撑点。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马厂塬成为众多文化节点的先决条件。
民和县被称为青海的东大门,马厂塬则像这大门上的一级台阶。
你只有站在马厂塬边俯瞰湟水河谷,你才会理解为何史前人类会选择这里作为自己及子孙后代最理想栖居地。
厚厚的文化堆积层为这些做着无声的咏颂。
马家窑、马厂、齐家、辛店、唐汪,距今5500年、4100年、3700年……2800年,时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层层叠叠的文化堆积、文物遗存,犹如一座彩陶垒砌起的巨大的文化“巴别塔”,影子般屹立在马厂塬之上。
走在马厂塬上,望着满地的碎陶片、石器残件,恍惚间,感觉是漫步在史前时代。牛羊在远处吃草,妻儿在村落间游戏,部族的战士身背弓箭、手持战斧,站立在高高的瞭望台上守护身后的一方宁静。
陶是才碎的、石器刚刚还用过,空气里还有他们的气息……
如若不是塬下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轰鸣以及对岸海石湾车站列车的呼啸,这漫步还会继续。
于是在思路穷尽处抬头仰望,蔚蓝无限,苍穹永恒。
新闻推荐
小记者八中17(3)班蓝永舟小时候,我常常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假期,我阅读了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