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 助古人克服严寒的一大雅玩
近代名人徐世昌1921年作《九九消寒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九消寒图》
时至三九,各地气温骤降,真如网上流行的段子所言:“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各种严酷的环境下总能保持乐观,面对凛冽的寒冬,古人还苦中作乐地发明出一种兼具美观与实用的“九九消寒图”,这种民俗用品在收藏市场上存量十分丰富。
涂鸦记录阴晴云雪九九消寒图玩法众多
旧时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节,由于保暖措施有限,古人常常对严冬心生畏惧。为了燃起人们对抗严寒的斗志,同时表达对春天的期盼,民间逐渐形成了在家中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
九九消寒图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日历,它通常是在一张纸上绘制,上面有比较明显的9个单元,分别表示“一九”“二九”“三九”等9个九天。在古人看来,九九消寒图不仅是数九记日的简单工具,更是集娱乐、教育、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涂鸦玩具,许多人冬日里闲来无事还将这图表玩出了花样。
首先,九九消寒图在画法上有很多方式。先说最简单的一种,即先画一个九宫格,每格中间再画九个圆圈,称作“画铜钱”,一共画出81枚“铜钱”。用时每天用笔涂一钱,但不能涂满,涂法是“上涂阴、下涂晴、左涂风、右涂雨、雪涂正中”,这正如旧时儿歌中所唱:“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归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没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气象播报,因此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印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
以往较有文化的家庭在九九消寒图的画法上也比较讲究,这里介绍一种被称为“九画字连句”的画法,即先画一个九宫格,然后在格里分别填上9个9笔画的字,让它们连成一句话,如繁体的“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前春幽挟草巷重茵”“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所用9个字算下来一共是81个笔画。用时每日涂一画,涂满后春回大地。近代文人徐珂曾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记载:“宣宗(道光)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据说,这种“九画字连句”的消寒图还可用作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乃至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旧时曾有教书先生让学生编制这种“填字式”九九消寒图,具体程序是: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出许多9笔画的字来,然后编成一“九言词句”,经教师修改,制成红笔空心字图,最后评定优劣。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孩童挖空心思制作,以期得到老师好评。曾有一学生,凑了一句“盼春信待看某俏柳染”,老师对其大加赞许,夸他竟然知道“某”是“梅”字的古体。
此外,还有一种装饰性更强的九九消寒图,在民间也十分流行。这种图一般是先画素梅一枝,共有梅花九朵,每朵梅花有9个花瓣,共81瓣,用时每天涂一瓣,涂满后还可继续挂在室内作为装饰。据明代文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元代诗人杨允孚也在《滦京杂咏》中写道:“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此诗原注曰:“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回暖矣。”
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极为复杂的清代九九消寒图
上面说的都是九九消寒图最基本的画法,从存世实物上看,许多九九消寒图的画法和用法实则更加复杂。
网上盛传山西一民间藏家手中有一张制作于1902年的九九消寒图,该图局部有蛀,品相尚可,全图手绘,大部分是墨书,也有朱文,乍看上去有点像祠堂里的族谱。该图上端是三行朱文大字,自上而下分别为“雷绕外”“九九消寒图”“客来到前庭美茶相待”,正下绘有九九消寒图,取类似铜钱的单元格样式,中间嵌一个大字,连起来为“雁南飞柳芽香便是春”。奇怪的是,9字中单单开头的“雁”字不是九画。这9字每字周围各有9个圆圈,其中前8字已在不同部位涂黑,由此可见这种消寒图是已知“铜钱式”和“填字式”消寒图的结合体。
这张图最为奇特的地方是它在消寒图以外的单元格内填满了密密麻麻的诗句,算下来共有消寒诗4套36首。其中最外圈是一套消寒诗,构成整幅图的外轮廓,内容为清时所言“中国历史”:“头九阴阳各初分,三皇治世万物生。尧传舜位禹传桀,武王伐纣列国分……九九闯王到北京,三贵北方借清兵。吴兵追至云南去,一统江山属大清。”据了解,这套消寒诗还有另一个类似的版本,见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杂档中的一幅《消寒诗图》,全图9个大字,每字嵌诗4句,共36句,计252字:“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图上第二套消寒诗在题图两侧,内容源自《三国演义》:“头九初寒正是冬,三国英雄赵子龙。长坂坡前抱阿斗,幼主头上显真龙……六九迎春地气温,草船借箭武侯功。七星台上东风起,赤壁用火满江红……”图中第三套消寒诗在中腰,内容是“劝孝”:“头九天气寒,文帝把药尝。蔡顺真孝母,芦花于子骞……八九正消冰,求乳到鹿群。杨香拳打虎,董永自卖身。”第四套消寒诗位于消寒图内部,内容是历史典故:“头九冬至一阳生,海俊醉卧百花厅。公主赠剑恩轻重,点将辕门杀老宫……六九立春天渐长,杏园小姐去和番。日后夫妻重相见,梅开二度世无双。”
这张图非常繁复,集民间多种九九消寒的玩法于一身,多首消寒诗未见著述,可谓近代民间益智、游乐、启蒙的活教材。
虽然看上去乐趣十足,但九九消寒图实为古人熬寒的无奈之举,在千里冰封的冬季,画九、写九透露了冬闲中广大百姓熬冬盼春的无奈和坚持。正是上面这些原因,贴绘九九消寒图这一民俗,千百年来得以传承、普及。进入现代社会后,贴绘九九消寒图的民俗曾一度消失,而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使得九九消寒图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如今市场上近代九九消寒图的存量十分丰富,所以收藏九九消寒图,并将它作为一种重要民间习俗和文化遗产来传承发扬就显得十分必要。(宗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贵阳1月12日电索要好处费、截留项目款、虚报冒领和套取补助款,贵州省毕节市多名干部因“偷吃”扶贫款被处分。毕节市日前通报3起扶贫领域违纪典型案例。其中,赫章县达依乡和平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