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苏东坡的雕像 宋飞

眉山日报 2017-12-30 08:46 大字

小时候读过的诗词,大多已经忘记,强逼着自己回想,几首东坡词居然还是很清晰……

不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数千古风流人物”,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或者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抑或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发现,苏东坡最脍炙人口的诗词,似随意为之,却心事重重,豪放之外,总有一腔悲怆纠缠。

这种悲怆深深叩击了我,以至于每到一个东坡生活过的地方,都要去看看他的雕像,看看这个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乐天派”,在当地人心目中活成了什么样子。

杭州,应该是苏东坡外放生涯中最有权力做事的地方。他一边疏浚西湖,筑建苏堤,一边题诗增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西湖名贯天下。苏堤旁的雕像,东坡向右侧立,宽袍大袖,高冠飘髯,举头望天,似胸有成竹,又志向远大。可见在杭州市民眼里,他是一个好官员,市民还记得的,还是他的精气神,他造福杭城的功绩。

黄州、儋州暂无缘去,只是知道他在彼处突围,被发配的寂寥,无人识得的自嘲,饱受饥饿的凄苦,让他不再锋芒毕露,变成了我们的邻家大哥,种菜东坡,筑屋雪堂,煮菜制药,谈道养生,从此温润可爱,有了烟火气,写出了惊天辟地的传世名文。穿越黄儋二州,我去到惠州西湖边,看他的雕像。

到惠州是苏东坡最痛苦的际遇,他十日三贬,经历人生最大的波折,悲怆之感无以复加,但仍不忘初心,修桥筑堤,“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让汲汲无名、荒郊野岭的地方有了名气。我在这儿看到了一座“东坡造福像”,大意是想表达苏东坡推广农具的意思,他居于农夫中,一边指导如何耕种,一边亲自示范。而位于东坡纪念馆前的东坡雕像,则是手握书卷,目光如炬,胡须怒张,在当地人眼里,在东坡人生最困顿的时候,他仍以文化育人,教化着惠州的子民。

几座雕像前,我都认真观察了苏东坡的面部表情,却看不到星点快乐,只觉得肃目的面容下,隐藏着难以言说的悲怆。是呀,他虽然天性快乐,有大才华,大智慧,大格局,但黄州的无依无靠,惠州的丧妻亡子,加上政敌的置之死地,怎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如果说他确实将快乐留给了我们,也无非是他在漫长的苦难时光中,有一双发现美的诗意的眼睛,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态度,有一种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地活着的本事,就如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记载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他天生具备在平凡景象中发现极致之美的能力,但总体上他是失意的,悲怆的,是倾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生命自嘲的。于是,我对那些不给东坡笑容的雕像者深深敬佩,觉得他们真懂东坡,不人云亦云说东坡快乐。

不久前去了一趟三苏祠,第一次看到了微笑的苏东坡。他的雕像坐落在苍松绿柏掩映的巨石上,向左斜身坐于石沿,盘起左腿,左手直撑石面,脸长颊丰,眉扬鼻直,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很是怡然自得。与雕像对视那一刻,我心头突然一热,整个人恍惚起来。看来,不论游子在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遭遇了多深的伤害,经历了多少繁华寂寞,只要回家,就能无忧无惧,安然释然,只有在自己亲植的竹荫下,重读母亲教授的《范滂传》,才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又值岁月轮回,我写出了脑海里盘绕了数月的苏东坡雕像,希望他收起悲怆,让流浪的灵魂早日回家,让故乡给他的心灵更多温暖,也愿我们每个人在故乡的滋润下,看到幸福,感到安详。

新闻推荐

市纪委四项举措严明纪律要求 确保党员干部风清气正过“双节”

本报讯(记者文艳)近日,市纪委印发《关于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知》,明确四项举措,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确保党员干部风清气正过“双节”。市纪委要求,要强化警示教育,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