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第二十三届“胜利油田十大杰出青年”李凯凯: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齐鲁晚报 2017-12-07 15:40 大字

19年来扎根一线,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广利管理区经理李凯凯辗转作业、采油、维修多个岗位。他执着钻研注采开发理念,先后参与、提出“一井一策”多种管理新模式,推动采油厂走上了精细管理、效益开发的道路;他带领员工扎根低品位、高难度开发区块,针对高自然递减、低产量“对症下药”,通过“三点两线五方面”开发理念持续精细开发,实现了广利油田连续5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6%以内的突破,引领员工改革转型,走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邵芳

通讯员田真

辗转多个岗位

在实践中蜕变

1998年大学毕业后,满怀对石油事业热爱的李凯凯成为东辛作业二大队的一员。刚参加工作,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推三轮车运电缆。那时的他体重也就一百斤出头,加上操作不熟练,满载电缆的三轮车在他手里东摇西摆,没走几步就连人带车翻倒在地。

作业员工起早贪黑,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工作没多久,瘦弱的李凯凯在一次夜间抢修后因高烧近40度病倒了。面对艰苦的环境,李凯凯第一次打起了退堂鼓。

“这点苦算什么,当年我们开发广利区块时,风餐露宿、裹着大棉袄在风雨中施工……”李凯凯的父亲是打过“硬仗”的老石油,在父亲的讲述中,李凯凯看到了差距。也就是那场父子促膝长谈,让李凯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每当遇到程序复杂的下电泵等施工就主动请缨,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就虚心请教,并且承担起作业队所有的施工设计。

此后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凯凯表现出色,有多次机会调至机关,但他听从父亲的意见继续留在基层。三年多的基层磨砺,不仅强健体魄,还把胜利人以苦作乐、战天斗地的豪情嵌进他的骨骼。

在原采油十队,李凯凯和同事一起平井场、倒流程,熟悉采油工序,并积累业务知识;在维修班时,他与同事齐心协力为油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还不忘思考创新办法;在担任工程技术员期间,他经常因一个数据与老师傅争得面红耳赤,直到全面把握油井的生产规律,并率先提出“浅、重、扶、慢”井筒精细管理“四字法”。

2003年,李凯凯担任原四矿采油29队队长。这个队所辖油藏均为复杂断块,开发历程长,自然递减率高,综合治理难度大。面对种种挑战,他提出“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用理服人”的价值理念,专心钻技术、精心搞管理,摸索出了以“地面、井筒、油藏”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管理法,使各单元开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他带领青年员工积极投身“三基”建设,促使该队实现了由达标队到优秀基层队、银牌队的蜕变。

打破注采思维定式

推动精细管理上水平

2005年,李凯凯被调至东辛采油厂注采科工作,解决各采油管理区的注采难题、促进精细管理、高效开发成为他攻坚的方向。

位于东八路附近的广利管理区开发历程久、井网破损严重、产液腐蚀率高,躺井率居高不下,阻碍了区块持续健康发展。该管理区曾想过多种办法降低产液腐蚀率,均收效甚微。面对这一难题,李凯凯进行多次实验,最终创新提出了“点滴式”套加药剂方式。该方法在广利管理区推广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在全厂推广。

“注采工作是一个精细活,注采难题的解决在于不断突破思维定式,这与经验积累密不可分。”转至注采科后,李凯凯愈发理解了父亲让他扎根一线的用意。

在精细管理过程中,李凯凯积极推行“一井一策”理念。他通过每口单井的工况图版,抓住油井液量与动液面两个关键数据,对每口单井进行科学管理,带动了318口定期热洗井和51口间开井科学优化,推动了东辛采油厂精细管理的实施。

在注水开发上,按照地面地下一体化的理念,李凯凯提出“以工程技术配套为手段,重视地质需求,狠抓过程管理”的工作思路,以管网更新、压力优化为工作切入点,畅通注水开发“脉络”,实现注足水、注好水、注有效水,打通了经济注水驱油的通道。

聚焦质量效益

带领全员转型突破

2012年,李凯凯担任广利管理区负责人时,情况并不乐观。40年来,管理区在经历低速开发、井网损坏、产量递减、多次综合调整后,无论在措施增产还是降低自然递减率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老员工工作热情低,老区块遭遇辉煌过后的消沉。

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李凯凯坚持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生产难题,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最终提出了“技术带动生产、管理贴近开发”的思路,并创新提出了“三点两线五方面”的开发管理新模式。

该模式紧紧抓住了事关自然递减率和产量的每一个节点,将节点作为管理的精细点,并首次将精细注水摆在突出位置。经多年持续优化管理,管理区连续5年自然递减控制在6%以内,从低谷期过度到平稳运行期。

2015年,随着油田油公司体制改革的推进,广利采油管理区挂牌成立,李凯凯从一个精细管理者成为了改革发展的探路者。

油公司机制配套与深化改革密切相关。针对低油价的新形势,李凯凯制定了全区“质效并重、聚焦效益”管理思路,建立起作业、电力、开发管理、生产运行等四个项目组考核管理机制。在开发管理上以“三线四区”模型为抓手,带领技术人员探索广利油区转流场开发试验,实施产液结构分析与调整,促进油藏效益开发,2016年仅此工作就创效1469.2万元。

新闻推荐

陈晓杨子姗即将“潜伏”

女报讯(记者张梦雯)年终将至,各大卫视2017收官大剧纷纷浮出水面。记者从江苏卫视了解到,由郑晓龙担任艺术总监,金晔执导,陈晓、杨子姗领衔主演的谍战剧《红蔷薇》将于近期登陆幸福剧场独播。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