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交通运输部: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迈出第一步

央视网 2017-11-24 15:36 大字

央视网11月24日消息,交通运输部昨天(23日)表示,我国的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搭载遇险搜救载荷写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中轨搜救卫星系统框架文件,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迈出了第一步。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国际搜救卫星系统是由美国、前苏联、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全球公益性卫星遇险报警系统,为航海、航空和陆地用户提供免费的遇险报警服务。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网

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救援能力,对于进一步提供北斗系统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中轨搜救系统空间载荷和地面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制自主控制的北斗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尽早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使北斗系统成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北斗何时服务全球?2020年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当今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争奇斗艳。在加速北斗系统建设的同时,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该如何看待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关系?对此,中国在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之初就给出了回答——“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要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互兼容,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发展北斗系统的一项原则。

其实,开放、兼容的建设理念不仅符合中国北斗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全球用户的利益需求。

以民航应用为例,民航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在单独的GPS使用中,常常会由于星座数目不够或者分布不均匀,影响飞机导航的正常使用。随着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等系统加入国际民航标准,未来的飞机上可以看到4倍以上的卫星,这将给全球用户带来极大的好处。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北斗比GPS起步晚了近20年,不管是标准的加入还是应用的推广,中国北斗都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北斗服务全球,还要继续推动北斗系统国际化发展。

服务全球必须覆盖全球。据介绍,中国将于2018年全面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率先为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的能力。

服务全球必须融入全球。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等。

(原题为《中国北斗向全球招手!交通运输部点明北斗系统又一壮举》)

新闻推荐

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新增两所高校,5年将投51.5亿元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新增列两所高水平理工科建设高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五邑大学。今天(11月24日)上午,上学君在高校新工科与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暨广东省新增列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协议签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