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工具助推个性化教育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举办了“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现场会。现场会以“技术融入课堂,传统遇见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中的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
在现场会上,该校开放了初中三个年级的全部常规课,参会嘉宾与师生一起,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设备,借助各种在线教育软件与社群媒体网站,体验了“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的精彩课堂。
“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师生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或一台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设备,学生可以使用云平台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软件,实现对每名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并进行及时反馈。
在初二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一课中,授课教师罗颖先带领学生欣赏了学生在课前绘制并扫描成电子版上传至互动学习平台的“湖心亭看雪”图,接着又结合课文中对西湖雪景的分析,点评学生的课前绘画。在课文讲授完毕后,教师使用互动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功能,当堂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罗颖说,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后可直接看到问题讲解,教师课上只需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即可,这样就减少了原来课上用来讲题的时间。
为了保证“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顺利推进及高效实施,学校在取得校外支持和组织教师培训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
在校外支持方面,该项目在实施之初就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科研团队就学校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追踪,具体方式包括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座谈等,并运用专业数据分析测量工具进行分析,最终生成研究报告反馈给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科学、全面地了解“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从而改进教学。
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教师发展处每学期都会针对“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制订详尽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理念革新、理论强化、技术学习、教学指导、课堂实操、经验分享等多个维度。在培训形式上,既有利用寒暑假进行的集中培训,也有利用每周二下午两个小时进行的专业内容培训,还有每个工作日中午20分钟的微培训。这些培训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也能借助团队的力量,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在现场会发言时指出,“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而,课堂“没有了死角”,能确保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同时,数字化工具已经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工具,现在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来展示他们的风采。
史亚雄
新闻推荐
笔者近日从云南省教育厅获悉,该省坚持“兜底线、补短板、促攻坚、惠民生”的原则,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要求从政策上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区域全覆盖、所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