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无证园“择优转正”不失为良策

黄山晨刊 2017-11-22 15:56 大字

□记者姚大盛

北京将设一批社区办园点,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缓解“入园难”。11月14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明确各区应依托街道和乡镇,盘活辖区内的闲置资源,设立一批接收3至6岁儿童接受保育和教育的社区办园点,并对社区办园点的举办者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其行为。对于“择优转正”的措施,北京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实行。(11月17日《工人日报》)

“幼儿入园难,难于上青天。青天虽可现,可望不可及。”说起幼儿“入园难”现象,恐怕不少家长感同身受,为了给孩子报一家优质的幼儿园,有时不得不全家老少,昼夜轮番上阵排队,结果把自己及亲属都搞得很累。排队如此“投入”,若是有一个好的结果,家长们会觉得虽累也值。为什么?毕竟,好一点的公办幼儿园,不仅教学优质、环境良好,服务细心,且师资力量雄厚,保教费和私立幼儿园相比,也显得“物廉价美”许多。因此,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等角度来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锁定优质的幼儿园来“趋之如鹜”倒也不难理解。

但是,由于目前我们的优质幼儿园稀缺,造成幼儿“入园难”的现象不是在放缓,而是在加剧。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能动性,大力改革原有的,已经和现实不大适应的幼儿园管理方式,须要合理配置幼儿教育资源,以实现适龄幼儿和优质幼儿园之间的供求关系平衡。而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转正”,转为门槛较低的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就不失为缓解幼儿园的发展矛盾和监管矛盾的良策,也势必会把无证幼儿园纳入规范发展的轨道,进而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和管理需求。

总而言之,缓解幼儿“入园难”问题,政府需有所作为,需要拿出更多的像无证园“择优转正”这样的良策来,从加大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对所有幼儿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加紧完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加强财政经费支持等,优化幼儿教育体系的结构层次,不断缩小各类幼儿园之间的差距,让幼儿入学变得不再难。

新闻推荐

微信聊天记录等可作为网络借款证据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柯高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一起通过网络支付方式形成的借贷纠纷案件,判令被告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2017年2月,原告胡某与被告程某通过微信相识。在取得胡某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