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 可行
近日,北京将设立一批社区办园点的消息引起关注。《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区教育部门联合乡镇、街道,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给予支持和帮助,创设条件使其符合社区办园点的要求,并对社区办园点的举办者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其行为。(11月19日《新京报》)众所周知,大中城市幼儿园的供需矛盾由来久矣,在“入园难”根本解决之前,无证幼儿园遍地开花、难以取缔几乎就是无解的。为此,“无奈的默许”成为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普遍态度。但无论如何,这种局面终究“名不正言不顺”,非但消解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更累积起了诸多风险和隐患。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公众对幼儿园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针对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依然固步自封,则矛盾只会愈发加剧。北京对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这一新思路的探索和实践,很有启发意义。
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设立正规幼儿园需遵一套严苛的标准,涉及办园规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方面面。很多民办幼儿园纵有“转正”之意,却也难以达标。如此,在正规幼儿园缺位的情况下,便给了无证幼儿园生存的空间,事实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很多家庭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刚需,获得了认可。如果监管部门对无证幼儿园采取“依法依规,手起刀落”的态度,注定是不现实的。
再看北京“择优转正”这一模式,通过引入“社区办园点”,在公办正规幼儿园的“稀缺、高标准”和无证幼儿园的“普惠、高需求”之间,求得了满足民众入园需求这个最大公约数。按照这一方案,通过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给予支持和帮助,待满足一定条件后即可转变为社区办园点。需要说明的是,社区办园点不同于幼儿园,其在园舍、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标准要求,都比后者宽松不少,充分体现了“小快灵”的优势。而对很多条件本就不错的无证幼儿园来说,满足社区办园点的创设标准并不难。
其实,无论提出“社区办园点”这一新概念,还是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的新探索,都是对现行幼教体系的修正和完善。在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规模化、集中化办学理念已经显示出诸多不适应。公办幼儿园学位稀缺,正规民办幼儿园收费高昂,无不佐证着这一现实。设立社区办园点,推动无证幼儿园“转正”,能够丰富幼教体系的结构层次,为办园者开辟一个“进场”的快车道,使得“达标”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此外,也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既省心又放心的入园选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赢。
从监管的层面来说,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也是一种比武断的“堵”更为可取的“疏”的民生举措。对无证幼儿园进行规范化“改编”,不仅弥补了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有效供给,更为重要的是,“择优转正”的核心还在于“以合法身份换取严格监管”,使大量“地下幼儿园”走上台前接受规范监督,革除了其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弊端。而常态化监管的实现,又会进一步督促办园者提高师资水平、教学标准,实现良性循环。
希望北京对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的探索能尽快形成制度总结,也希望其它地方能有所思考,争取将其磨成一把打开“入园难”之锁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煤炭企业“三供一业”移交改革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煤炭企业“三供一业”移交改革,谈几点体会。一是统一思想,组织有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