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旅游处方”值得借鉴

黄山日报 2017-11-18 14:52 大字

□王军荣

据近期的《武汉晚报》报道,湖北有一位中年妇女因为胃部反酸肚子胀气苦不堪言,去过多家医院吃过多种肠胃药都无济于事。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求助吴杰主任,令人吃惊的是,此专家不开胃药,而是给她开出旅游几天的“处方”。据统计,吴杰主任每年都要开出近一千个“旅游处方”。

医生开处方,患者买到的是药,治病要吃药,这是常识,可“药”却不一定是药品,有时候,旅游也是“药”。只要能够对症下药,只要能够治好病,似乎许多东西皆可成为“药”,就看高明的医生如何使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处方”追求的是治疗而不是“卖药”,当医生以治病为目的,能够排除“卖药”的功利,那医生才是最值得患者尊重的。

据了解,报道中的那位患者,得的是功能性胃肠病,病根在心理。人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时,大脑的情绪中枢会发生功能紊乱,挨在一起的植物神经中枢就会受到影响,发生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其中控制胃肠的植物神经最容易失调,从而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过分增加,易出现胃部疼痛、反酸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让其外出旅游就是治病的“药”,结果患者听从医生建议外出旅游回来,病也真的好了。对于医院来说,并没有卖出药,也赚不到钱。但对于患者来说,药品吃了没有用,吃再多也无济于事。“旅游处方”完全是站在患者角度考虑,着眼于治好病。这体现了医生的道德情操。

在“以药养医”的制度下,很多医生被逼成“卖药医生”,因为医生的所有薪酬都与药品挂钩,有时候明知道患者不需要吃药,但却要违心地开药,多开药。今后,医改的方向是不再“以药养医”了,那么医生也就能够回归治病救人职能。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医生都要开“旅游处方”,如果医生乱开“旅游处方”,显然是不行的。比如患者身体无力,你却要让其外出旅游,不是害患者吗?

“旅游处方”让患者感动,让患者体会到医生的人格和职业道德,这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崇借鉴。

新闻推荐

特色农业助力***

11月17日,河北省威县固献乡农民在设施温棚采摘菊花。近年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威县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菊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