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读《流浪的女儿》有感

淮河早报 2017-11-18 01:03 大字

张尊军

《流浪的女儿》是孙爱雪第一本自传体纪实散文作品。从书名即可窥探这本书的主题,就如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集《三毛流浪记》。在这本书中, 孙爱雪完全靠记忆还原昔日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和一些细节,时间跨度大概从1968年到1988年。全书分为九章,很像一部小说,但几乎没有虚构的成分。尽管作者围绕父女的生活困境、人生磨难和喜怒哀乐等方方面面的小场景娓娓道来,慢慢展开,但始终没有脱离时代、没有脱离地域这个大背景。

在作品一二章,作者用熟稔的笔触勾勒出处于江苏最西北部的普通小村庄——生长生活于斯的孙庄的方位、风貌以及孙姓这个家族,主要是展现作者的生存环境及其对她终身的影响,更写到了她特殊的家庭,写到了她记忆迷糊的母亲,更写到既残疾又是能人的父亲。在三四五六章,作者用白描的笔法、细致的场景描述以及细腻敏感的感情笔触,主要写衣食住行,如写生活的贫瘠、困苦,写栖身的老屋,写老屋前的生命树,更大写特写她的父亲,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乡村历史画面,与大多同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在七章,写作者的求学之路,写她对文学创作的偏爱, 进而寻求到了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破蛹成蝶的基本路径。在八九章,作者写为父亲看病的过程、写父亲去世的前前后后,写到了她的打工、她的写作,写到了她被绑架的婚姻,向世人展示了当地的时代变迁、世道人心和人间冷暖等等。孙爱雪心地善良,亲近土地,心里充满了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她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是精彩的,作品中张扬着一种时代气息。

《流浪的女儿》一书,对于孙爱雪来说,是沉重的回忆,是诗意的表达,是理性的回归,是人性的渲泄,是人生的收获,更是生命的涅槃和新生的起航。

新闻推荐

广州“四化”模式助中小微企业成长新华社记者 马晓澄 周颖

在广州,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820家,新增孵化器增速达108.8%,在孵企业及项目近1万个……快速增长背后,是广州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四化”模式:注重创造知识即“...

 
相关新闻